峰会进行时 DAY3 |“从STEM到STEMA,以‘A’引领科创教育的构架及机制设计”国际峰会 Day 3

论坛详情

王伟
融合的力量-智能时代的STEM教育

王伟主任围绕中小学STEM教育现状与实践创新作了系统阐述。其中包括对未来学校实验室、STEAM教育研究中心的介绍,以及2017年以来的主要工作进程;重点讲述了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时间途径。他重新定义了学习并指出:未来学习是重组课时、突破时限的学习。展示了未来学校实验室的职能规划,介绍了STEM2029行动计划。在实践中重点发现了教育存在能力自评相对保守、差异呈现多元化等弱点,并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及后续研究方向。最后,王伟主任强调,STEAM教育中,SCIENCE是第一位的,也是STEAM教育创新理念的本源。

陈咏梅
区域教研如何帮助学校构建STEM课程

陈咏梅主任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讲述了区域教研如何帮助学校构建STEAM课程,主要从为什么区域推进ST教育、推进S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区域教研推动ST课程建构的策略作了系统阐述。同时提出教师应该为课程的设计师、统筹师,并以成立“STEM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为解决方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未来人的生活模式: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用数字技术创造自己的生活。

钱志龙
未来已来,教育该如何面对?

钱志龙“以未来已来,教育该如何面对?”引起悬念,为我们讲述了未来教育的进化趋势。通过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实例为我们讲述了当今世界学校围墙倒塌、中心迁移的各种新形势。最后钱博士总结:通过跨界写作改良整个教育生态。

王令杰
我们(王令杰&郝经芳)创作中对技术的应用

王令杰先生用放大镜让太阳画画、通过玻璃珠绘出彩虹,通过自身创作经历,向我们展示了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our artistic creation (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生动巧妙的讲述了艺术、科学、技术之间的微妙关系。

沈立岑
项目式学习

沈老师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从STEM到STEAM探究“A”的作用,用“小房子”“疼痛测量小怪物”等实例告诉我们A=Humanities,即理解、感同身受自己和他人;A=Why,我们首先得要知道,或有能力畅想,我们将要去向哪里。

刘唱
跨学科教育实践

刘唱老师依据自身的求学及工作经历对跨学科教育实践进行了展开说明。“项目式课堂,联合各学科知识点”、“研究式项目,寻找解决方案”、“学科间类比”是她总结出的跨学科教育实践方法。最后,刘唱老师强调跨学科教育的源动力来自于好奇心、合作精神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关注。

工作坊详情

Suzie Boss

Suzie Boss
项目式学习

本项目旨在重新设计传统教学单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真实性,忠于课堂又超越课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Saverio Silli
STEAM教育中的设计思维

本项目的目的是启发如何通过头脑风暴来寻找想法并最终创建一个解决方法的原型。参与人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共同探讨并逐渐明确设计思维的具体步骤、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构建设计一个真实情境。

鲁旭
木工工作坊

本次活动介绍了木工的基本内容,学习使用钻孔、锯、打磨工具等,了解并掌握其使用的基本技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结构搭建。

Claudia Simonelli
开源圆形时尚

你有没有想过衣服可以是一个装配的模版?神奇的圆形线条成为优美的艺术,并且在模块化设计中实现“镶嵌零浪费”,使用激光切割知物和时装,让每个参与的你心动至极。

王令杰
艺术创作中的技术精进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的理解,了解光的不同波长、色彩、色谱、反射等概念,也会了解笛卡尔对彩虹的数学建模,同时熟练用Grasshopper编写程序。

Pamela Martello
纸电路

在此课程中,孩子们将通过形状、材料;纹理和颜色参与到各种叙事的创作中,从而激发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物质探索创造自己的故事。

柳喆俊
虚拟现实与教学创新

虚拟技术从2016年在全国掀起热潮,在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沉浸在VR世界中,还了解到虚拟现实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开发自己的运用潜能。

刘唱
生成艺术:从手工到数字(编程工作坊)

通过计算机编程让数字摇身一变,成精美的工艺品。每个热爱艺术的成员都有能力完成,让自己的想象与创意通过编程呈现在人们面前。

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