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AI时代的编码应用(上)—让思想之火落地生花——数制工坊开放夜系列

前言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在创造一件新的东西的时候,所要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不亚于“凿壁偷光”来获取知识那种程度。但是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人们可能前一秒脑海里灵光一现的想法,下一刻便很有可能变成实在的产物。

时代的更迭加快了“从无到有”的“变现”速度。但是,人们并没有抛弃过去,反而在朝着“从有到无”的方向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

接下来,请跟着康思大教授一同走进人工智能时代,去探索“不一样”的算法设计领域!

01 Introduction
人物介绍

主讲人:Kostas Terzidis康思大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教授;
Organic Parking公司 首席执行(CEO);
THE MEME Design 首席技术(CTO);
世界顶尖算法设计专家

编码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不仅因为它可以让学生以更系统的方式表达,讨论和执行他们的想法,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探索他们自己想不到的想法。或许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这是事实:程序员经常会对自己的代码感到惊讶。与他们本来的想法相比,结果会更好,是截然不同的或者根本无法预测。在本次演讲中,我们讨论,演示和模拟了这些奇怪的概念,展示编码的巨大潜力。

以下为讲座前半段的主要内容:

02 Main idea
主要内容

一、数字化

从前的设计过程

1. 草稿:首先在纸/餐巾纸上写下想法(在没有电脑的年代,都是用纸笔做草稿)

2. 图纸:想法成熟一些的时候,开始画图纸,铅笔、尺子,需要十分精确的尺寸、线条

3. 渲染:为客户画图,用画笔和水彩画出建筑图(很贵,修改成本很高)

4. 三维模型:3D建模,给客户呈现三维图像

后来,出现了电脑辅助设计,出现了许多软件协助设计师工作,开启了设计新方式。

“用户”的出现

以一副照片为例:

1890  阿尼埃爾餐廳  梵高 现存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从前,所见即现实,只有摄影师/画家能通过拍照/绘画来记录或者描绘现实世界;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用户”这一概念。人人皆可为“用户”,每个人都能成为画家,也就是说只要掌握PS之类的技能,不需要真的知道怎么绘画,也可以创作出绘画作品。

100年前,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才能购买一副印象派的画作,现在只要花几秒在照片上加个滤镜就可以做到。

PS的logo标识图

从“用户”到“程序员”

-“用户”的背后是“程序员”,他们负责编码、制造软件。

-“程序员”可能是工程师或者数学家,但不一定懂绘画。编码是一种文本,是一种和电脑交流的方式。把照片变成一副印象派作品,没有真正进行绘画,而是只进行了电脑运算。这只是运用一种中介语言,里面不包含画家的天赋和情感。

有趣的编码世界

现在,我们有“神经网络”(即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通过编码编写出软件,比如制造一款PS的滤镜,让用户购买、使用。

Meta(“元”理念)

– 从人类,到给电脑下指令的程序员,再到“Meta(“元”理念)。

–  “元”理念代表的想法,不是直截了当的去做一件事,而是想办法创造一个东西来代替自己做这件事(比如不去创作一幅画,而是造出一个会画画的软件,不去编程,而是创造一个会编程的工具)。

二、理念

问题:理念从何而来?什么是理念?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得到运用?

·不同的语言里对“理念”这个词的理解不一样。

· 以博士为例:博士要做的事情就是,产生首创的、有意义的、可行的新想法。在西方(这里指希腊以西),做研究和读博士,主要是通过外部刺激(如定量研究方法、如何观察世界、通过调查得到信息、收集记录和分析数据),这些信息都来自于外部世界。

语言

会不会是我们说话的方式使我们产生了想法,而不是我们先观察到世界,然后再用语言去描述它。也就是说,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需要用语言去阐述出来”。

· 以汉字为例

1.    汉字“不”

维基百科中显示,“不”字象征了天空飞过的鸟,而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2.    词语“没有”

为什么“没”会有三点水的偏旁?

解答:

在古希腊,人们从来不说“不”,不能进行否定;汉字也一样,“不”就像天空中的飞鸟一样,它并不是不存在,只是你没有看见。“没有”中的“没”等于“没入水中”,看不见是因为沉没在了水里。

语言的编码,让我们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 “一”的概念

中国哲学、古希腊哲学中,都有“一”的概念,即一个人从年轻到老去,不会停止其存在,就算死亡,也只是改变了状态,作为物质并没有消失。

· 汉字“羊”

–  在汉字中,大概有三十个字的发音、字形与“羊”有关。为什么“羊”在中国这么重要呢?而“羊”跟“美”、“洋”有什么联系?

–  希腊语中,有一个词“tragedy”,就是像汉字中“羊”一样的存在,从中衍生了许多词。

这里面也蕴含了编码的思想。

· “美”

– 希腊语中,“美”和“时间”有关,美就是“在对的时机出现”。

– 所以我们当我们说到“美丽”不是在说事物的外貌,而是在指其发生的时机。“美”就等于“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 “设计”

– 在英语里,“设计”一词来自于拉丁语,意为“对符号的创新”

–  在希腊语中,来自于“大概、差一点”的意思,意为“曾经拥有但失去的东西,努力回忆已经遗忘的事情”。

–  结论:所以,设计不是去创造新东西,在古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里,一切都是已经存在的,不会凭空出现新的东西。因此我们要设计新的东西,去回忆那些被遗忘的事物。

设计不是像魔术师一样无中生有,而是向内探寻,找回失落的记忆。

图为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创始人丁峻峰在哈佛大学KOSTAS课程《算法设计》的课程作业

Fablab | 中国“数制”工坊为学生提供设计创意STEAM课程,同时还提供丰富多样的相关研究性课题。Fablab“数制”工坊的每一位老师协同每一位青少年共同发掘科技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个创意灵感都可在此“落地生花”

03 investigative topic
研究性课题

FABO数制课程不让任何学生落下来,课程延续MIT网络课程特色:线上+线下的授课模式协同,将「动手能力」、「合作」、「实验室沉浸式体验」结合线上「协同教学」、「多平台互动」结合的理念,锻炼学生未来学习方式。

FABO X 研究性课题开题

“数制”工坊邀请麻省理工大学的 Neil教授,哈佛大学前任教授 Kostas,同济大学以及交通大学等多位教授在线授课,追寻全球挑战最为研究性命题,适合初,高中生,助力国内综评及国际升学,月月开班!

研究性课题
中国数智学术X- 研究性课题课程 
FABO X PBL Learning
基础班 /Level 1

课程内容:

1.科学素养部分:

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研究,工具素养(数制硬件+软件的使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跨界创新,主动学习;

2.技术部分:

网页设计,2D + 3D 设计,电子电路,编程,数制技巧, 项目研究过程:研究背景调查,数据记录,项目形成;

3.课题项目:

进行项目研究,并撰写完成实验记录;

4.项目结题:

完成项目成型路演并答辩,并推荐合适竞赛锻炼;提升科技和综评自信力;

报名链接:

课程长度:12周

课时:3小时*12=36小时

研究性课题
中国数智学术X- 研究性课题课程 
FABO X PBL Learning
提升班 /Level 2

课程内容:

1.综合科学创新素养: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机械,电子,化学,生物,设计,艺术STEAM跨界素养综合(数制硬件+软件系统),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高阶,,跨界创新,主动学习;(根据测评结果和时间进度选择完成)

2.技术部分:研究性过程,项目立项过程调研,报告书写,项目制作,高级网页设计,2D + 3D 设计,电子电路,编程,数制技巧, 项目研究过程:研究背景调查,数据记录,项目形成;(根据测评结果和时间进度选择完成)

3.梳理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完成课题执行和研究,完善实验数据,完成更新论文。

4.课题指导:完成实物成果,进行专家评估和指导,通过专家咨询答辩会。

5.比赛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或者出国文书制定;或者专利申请和研究性论文;

报名信息:

课程长度:

12周(春季)+暑期集中授课1周+

10周(秋季)+常规沟通约10~15小时

课时:约1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