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AI时代的编码应用(下)—我们都是“发明家”——数制工坊开放夜系列


科技改变生活,创意推动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工作的工作效率,日常生活中一个需要转化上千遍的算法程序,电脑可能几分钟内便能够帮我们解决。但,这一切并不代表技术否定了人的价值,所有高端技术产品都是由人来创造发明的,它们看似繁复的代码运作,背后凝结的是人最具有创造性的发散思维。

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启程,接着由Kostas教授带你一同走进人工智能时代,探寻神秘好玩的“代码”国度。

人物介绍

主讲人:Kostas Terzidis
前MIT设计学院 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教授;
Organic Parking公司 首席执行(CEO);
THE MEME Design 首席技术(CTO);
世界顶尖算法设计专家

技术,正改变我们生活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再返璞归真,归于简单。例如,简单质朴的原始人类经过进化幻化为拥有复杂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后来,随着不断地进化,人类创造发明了诸多科技产品,其中电脑的出现正是将人类复杂思维化繁为简的代表产物。

以下为具体几个例子:

1.有一些球和四个盒子,有多少可行的方案,把任意数量的球装进盒子?

答案是16种,不多不少。(16是2的4次方)

2.有一些球和九个盒子,有多少可行的方案,把任意数量的球装进盒子?

由上我们可以推得,答案应该是2的9次方,512种。

而在所有形成512个的图案中,一定会有想要的图案(如十字形)。其中有32个完全对称的图形,64个垂直对称的图形。

其实在有人教我们应该怎么做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

拼图游戏:把十个形状的小块,放进5×8的格子里。

我们可以动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图形的旋转和排列,完成拼图。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而是随意排列,还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吗?

74730次尝试之后拼好了图

194261次尝试再次拼图成功

很明显,人脑并没办法短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拼图工作。让电脑代替自己进行随意拼图工作,用2.4G赫兹的处理器(=每秒运行24亿次),1秒钟之内就能得出千万次尝试的结果,这说明电脑能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工作

另外,用这些小方块拼图一共有多少种拼法?1465种。电脑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全部尝试一次,而人可能需要一年。因此,电脑的效率显然更高。

而在所有组合中,可以找到斜对称、水平对称的图案,但是没有一个是垂直对称的图案,这就证明了垂直对称的图案不可能存在。

4. 把四个可四面旋转的图案放到四个方格里,能有16的4次方,即65536种放法,在这些里面,哪种是最佳的?

首先,要排除不可行的方案。不能让马桶正对着门,需要铺设管道的线路最短,因此最后通过排除得到了六种方案。

5.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样,如果有一片地,排除不可用的面积后,剩下的空间,可以用电脑进行无数次排列组合得出可能的规划方案。

以上的例子说明:人的思维是极具发散性和创造力的,但是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上,人们离不开电脑技术的帮助。

接下来,再看一个例子:用文本进行拼图

主要内容:用8个单词,填入8个空里

一共有8的8次方=16777216种排列方式,也就是所有可以造出来的句子。而这其中只有一部分有意义,也有可能出现有趣的句子。

所有句子都是词语的排列组合。而信息如此之多,我们如何从中找到我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呢?首先还是要排除。但是很难一个一个去做的排除,只能借用机器的帮助,来更快速的完成我的工作。

此处引入一个名词: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就是训练一个系统,让它按照人的意志进行快速工作,在这里也就是指用机器替代自己进行筛选。

比如:

8个符号,填入8个空里。共有8的8次方=16777216种排列方式。但这些不是句子,而是公式。能不能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全新的公式呢?我们不断改变公式中的数字,随机的公式开始形成有规律的图案(直线、折线等)。

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

介绍“尚想实验室”(“尚想”意为“先进的想法”)

– 在实验室里,我们进行的是自动化的工作,就像随机拼图一样,我们利用电脑尝试所有可能的组合,找到最佳方案。

– 展示:ID、基因序列、拓扑连接、表现型、互动矩阵等(图中共有65000种组合)。

– 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然后进行排除。

· 就像先前所说的,我们不能创造新的事物,而是对已知的事物进行提取,得出最佳方案。

实际应用

设计实质上就是对一切进行组合,这个理念可以应用于一切。

· 食物:烹饪就是通过食谱把食材组合在一起

· 时尚:把所有元素拼接在一起,找到最佳组合(比如,今晚穿什么)

· 影视作品:电影和电视剧的情节,也是对所有可能性的组合和挑选

· 音乐:旋律就是音符的组合

· 游戏:尝试各种通关的方法

· 城市规划/建筑:也是一样

· 以服装、食物搭配为例:都是把已有的衣服、食材列出来,进行组合搭配。

示例一:椅子的设计

示例二:摩天大楼的设计

电脑是工具吗

· 文本示例:

随机生成的一个故事(一个女人为了得到一个男人欺骗另一个女人)

虽然是我让它生成的,但我本人并不喜欢这个故事,如果大家都不喜欢它,这是谁的责任呢?在我的主导下随机生成了这个故事,但是它的内容不受我的控制。

有人说电脑是一种工具。工具,好比锤子,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电脑是不可控的,它会生成我们无法预知的东西。人类是有局限的,无法掌控一切,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让电脑辅助我们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

康思大教授有话说

来到中国是我做的正确的事情之一,在我心中,中国是最好的,不仅因为发达的经济,更因为我喜欢这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我来到中国的第一天,我看到了主席这样一句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用了“美丽”这个词,我们知道,“美丽”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现在来到中国,就是最佳的时机。

精彩回顾 | SUSU教授带你了解学术写作中的那些事——“数制”工坊开放夜系列

背景

下笔难,没思路?
还是方法用不对!
FABO特邀同济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Susu H. NOUSALA
来为您讲解

学术思考和写作方法

首先,Susu教授先为你解答两个问题:

Q:什么时候需要学术写作?

Susu:

  • 当你在阅读学术文献,撰写与你想去做的思考、设计、学校课题和新点子有关的文章时。

Q:什么是学术写作?

Susu:

  •  学术写作并不常见,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写作方式。
  • 你不能用给朋友写信的方式来完成一篇学术写作,例如,在文中不能出现以下的表述:“我想表达我的想法“,”我想“,”我的想法是“。
  • 学术写作不是关于你在想什么,而是关于他人在想什么和他人已经完成的撰写,你需要对此做出评论。

01 介绍

聚焦:学术写作的不同方式

你想过如何开始一篇论文的撰写,将简单的想法转换成思考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换吗?学术写作要求你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转化成一个点子,并且和别人解释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或许你能很清楚地了解你的想法,但你需要把它分享给其他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会阅读,领悟甚至重复我们所展示的东西,所以我们怎样理解彼此,其他人的想法是什么,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互动

如何让你的小想法有更大的影响呢?如何让你的想法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扩展呢?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会一步一步地向你们展示并教授你们。

系统

  •  系统的和有条理的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  系统使东西连接在一起,存在于两个东西之间。比如说,系统可以指一个点子或想法和另一个点子或想法之间的关系,我们会思考它们之中存在着什么,这是系统和连接。
  •  “一步一步来”是指有条理和步骤的,所以有步骤地指的是思考并构造出一个关于我们怎么将一些东西结合在一起,一个指导我们如何去建造它的计划和大纲。

练习

  •  拿起笔(不同颜色的)
  •  绿色用来写科学,粉色用来写系统设计,橙色用来写艺术,蓝色用来写工程学。在这个练习中,你需要思考这些词的定义并分别写出它们的三个关键字。
  •  在指导手册上查看相关定义。– 科学是指获取(获得或收集)知识的系统。– 系统设计着眼于如何将多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艺术是做、学或看某物的实践或行为。它也意味着运用你的技能去创造。– 工程学是建立和创造机械和技术结构的行为。

02 学术写作和系统性思维过程

“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指的是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衍生出不同的想法。

学术写作与规范和创造力以及许多不同的方面有关,旨在向他人阐释清楚一些事物

学术写作的规则和要点

  •  思路清晰,围绕主题——注意关键词的选取
  • 有计划或大纲(结构)——一步一步的构造文章
  • 用真实的证据材料——展现想法的来源(正式)-做研究、阅读他人的文献和成果(他们做了什么和如何得到结果)-对此提出问题
  • 语言要正式(阐明想法而非自我表达)——杜绝口语化

学术写作中可能会犯的错误

  •  过于复杂,字数太多——会显得混乱,无法使他人清楚理解
  • 表达跟想法脱轨——所想和所写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  表述不够正式
  •  不标明想法的来源

小练习(故事导入)——展示怎样“一步一步来”

  • 阐述故事的基本概念(用一句话概括)
  •  写出故事的关键词

03

要把你的想法告诉谁?
当然是你的观众!

如果你对你所写文章的目标群体没有概念,你传达出的概念会不清晰。

提取出你的关键词,写出主题句,然后开始提出问题。

这是关于我们如何分享的想法,当我们想分享的时候应该做什么。(重要)

清晰的提纲与计划非常重要。(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如此)

需要抓住的要点

(六个主要关键点)

练习

用第二部分得到的关键词造一个短句,再问一个关于科学与艺术或者设计与工程的有趣问题。

Example:从艺术的角度研究科学项目(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04
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想法?
你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和讨论新想法让人很开心,但为什么要跟你们分享我的文字呢?

(重要的是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就能聚焦在你想写的内容上)

Example:工程学通常用来向他人展示如何建造一个东西,艺术是人们所向往的并会用于讨论,系统设计阐释了事物是怎样联合在一起的并指出了他们之间的连接,科学与生物学、生态学等等以及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世界有关,它们指向了不同的领域

学员们彼此分享讨论

游戏和练习

  • 当我们有了有趣的新想法或讨论时,怎样把它们介绍给不懂我们语言的人?(或者那些无法听和说的人)
  • 练习不用文字来表述两个句子(可以用表情符号或者一切你想到的东西!)
  • 如何获取一系列有创造性的数据,这是学术写作的基础,因为你需要建立起自己思考和分析的方法。
  • 我们在完成学术写作时也需要建模,要了解自己的结构、组织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这个模型。

05
希望别人能get到你的点
如何使你的文章有组织性?

  • 有时太多的想法会混在一起,显得混乱,所以要提炼关键元素。
  • 学术写作及思维和系统性的想法都要求我们“一步一步来”,所以有时候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规划我们的想法。
  • 有时他人无法理解你的想法时因为他们没有你的经历,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阅读,但通常人们在完成学术写作或者学校作业时会假定所有人都从与他们相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以你需要由组织和结构的来撰写你的文章,这样能让他人更加清楚的了解你的意思。
  •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所以运用的风格也会具有独特性,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强调要用正式的方式来写作。
  • 这个练习是为了促使你来完成这一过程——拿起纸笔画一张你日常生活的地图

你平时里都做些什么?(因为疫情这段日子你的活动范围可能不大,但这些信息都很重要)

这个练习有利于锻炼你怎样看待不同种类的数据、不同的信息,以及如何围绕它们写出一个故事或学术文章的片段。

  1. 用不同颜色的标注出你自己的地图中的关键词。(科学、系统设计、艺术、工程学四个维度)
  2. 从关键词开始,将你的这幅图重新用文字诠释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在搭建结构)

06 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关于写作风格方面,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  之前谈论过的科学、系统设计、艺术、工程学四个不同领域的人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谈论同一件事物或写下他们的观点。
  •  因为自身的独特性,我们不会也不能用相同的方式写作。
  • 练习:根据之前画的地图和关键词,写一小段话(4句左右),然后只用符号把这句话再写一遍!

07 分享你的idea

你的想法从何而来?它们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别人的?

我们将进行讨论和练习,关于想法如何产生和从何而来。当我们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写下来让别人阅读时,要确保谨慎、清晰,把握好条件和论证的力度。

以四种颜色——科学(绿色)、系统设计(粉红色)、艺术(橙色)和工程(蓝色),和下列学术刊物进行匹配:

  • 《图像》——四个都可以(因为它们都需要被展示出来)
  • 《资讯、媒体和社会》——系统设计、工程(一小部分)
  • 《机器和人类》——工程
  • 《可持续》——科学、系统设计、工程
  • 《建筑》——全部
  • 《摄影》——艺术、但也可以包括全部因为你可以为它们拍摄照片或者通过照片研究
  • 《农场生活》——科学、系统设计、工程

这个简单的练习旨在告诉你们事情不总像你们想象的这么简单,所以当你面对不同主题的时候可以尝试更有创意的去思考它们。

08 如何分享别人的想法?

重要:互相尊重!

当你告诉别人另一个人的想法时(当你在文章中引用时),你需要标注清楚信息的来源。

练习

我们要尊重自己用到的别人的信息和想法。

现在,用第六部分的那一小段话来写自己的“引用”。例如:

Nousala., S.,2020 , “我在赫尔辛基的日常生活” ,学术写作第一课,数制工坊,4月11 日,中国上海。

引用示例:

MLA.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 1983.

APA. (1983).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 Chicago.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1983.

结语

记住你的想法和创作,
更好地学会循序渐进。
祝您好运,更多的将您的想法转化成文字,
与他人分享的语言……
别忘了,用写作来分享想法是很神奇的!
做的好的话,
大家都能分享你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