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Global Fab Academy Enrollment|全球数制学术课程报名正式启动!

FAB ACADEMY PROGRAM 2021
5-month program January to June 2020

http://www.fabacademy.org 
info: saveriosilli@tongji.edu.cn

FABLAB O SHANGHAI
College of Design &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Fablab O Shanghai in the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Tongji University with MIT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and Fab Foundation, will be a node in the 2021 Fab Academy course.

The Fab Academy Diploma is a 5-month part-time learning experience where students plan and execute a new project each week.  Fab Academy is open to anyone, without regards to previous experience or background: each student will learn how to envision, prototype and document ideas through many hours of hands-on experience with digital fabrication tools.

Progress towards the Fab Diploma in Digital Fabrication is evaluated by a student’s acquired skills rather than time or credits. The Fab Academy is a fast paced, hands-on learning experience where students plan and execute a new project each week.Students document their progress for each project, resulting in a personal portfolio of technical accomplishments.

Fab Academy is a distributed educational model providing a uniqu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Each Fab Lab that participates in the Fab Academy program is part of the global Fab Lab network. Students view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global lectures broadcasted every Wednesdays. The lectures are recorded and available to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In addition to the lectures, there are 2/3 lab days each week where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the digital fabrication equipment and personal help with projects. Fab Academy faculty, who are leader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provide global video lectures, supervise academic content, and guide research. Hands-on instruction in the labs is provided by instructors who supervise and evaluate Certificates, develop and disseminate instructional material, and assist with projects.

The Fab Academy Program is directed by Neil Gershenfel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ly coordinated by Fab Lab Barcelona team.

The local instructor will be Fablab O Shanghai’s Vice Director Saverio Silli, Fab Guru, Fab Academy Global Evaluator and one of the  supervisor of the Asia Network, with over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digital fabrication.

WHO IS IT FOR?

Students of Fab Academy comes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engineering, design or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biology, art, music, economics, management. No previous knowledge is required and every week a new subject will be introduced with a bottom-up approach.

WHAT WILL I LEARN?

The program will run for 19 weeks with a new subject introduced every wednesday: how to design for and use all the tools in the Fablab such as the laser cutter, the 3D printer and CNC machine; design, fabricate and program electronic devices, sensors, internet of the things (IoT) devices; make wearable objects, master techniques such as molding and casting and composites, create wooden furnitures and be able to document your work with an online portfolio learning how to code your own website with HTML and CSS.

•计算机辅助设计 / Computer aided design
•电脑控制切割 / Computer controlled cutting
•电子产品生产 / Electronics production
•3D扫描和打印 / 3D Scanning and printing
•电子设计 / Electronics design
•计算机控制加工 / Computer controlled machining
•嵌入式编程 / Embedded programming
•机械设计 / Mechanical design
•机器设计 / Machine design
•输入设备 / Input Devices
•成型和铸造 / Molding and Casting
•输出设备 / Output devices
•复合材料 / Composites
•网络和通信 /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接口和应用程序编程 / Interface and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数字制造的应用和影响 /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digital fabrication
•发明,知识产权和收入 / Inven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come
•项目发展 / Project development

WHY SHOULD I ENROLL?

Fab Academy is internationally reknown to be the most complete course on digital fabrication, based on the popular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class from the MIT. You will experience how to work and think the Fablab way going from “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so I will not do it” to “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but I will find a way”.

CLASS SCHEDULE

Wednesday – ONLINE: 22:00 – 1:00 (Jan.-Mar.) / 21:00-00:00 (Mar.-Jun.)Thursday – OFFLINE: Afternoon (subject to adjustments)

ADDRESS & CONTACT 

No.281 Fuxin Road, Yangpu, Shanghai / Tongji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sign & InnovationTIME/Late January to early June 2021CONTACT/Saverio Silli Wechat: saveriosilli Email: saveriosilli@tongji.edu.cn

它是怎样开始的呢? How did it start?

FAB ACADEMY是为了在Fab lab讲授动手能力而开发的,该实验室最初是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中心的一个外展项目,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超过2000个实验室的网络。Fab学院的教学是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流行快速成型课程,如何制作(几乎)任何东西而开始的,这是由Neil Gershenfeld教授讲授的课程。

Fab Academy was developed to teach hands-on skills in fab labs, which began as an outreach project from MIT’s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and has grown into a global network of more than 2000 labs. Fab Academy instruction is based on MIT’s popular rapid-prototyping course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both taught by Prof. Neil Gershenfeld

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How does it work?

•学习会从1月中旬开始至6月下旬。
•The program takes place from mid January to late June.
•每周,教授尼尔·格申菲尔德(Neil Gershenfeld)都会就话题进行全球性的演讲。
•Every week, prof. Neil Gershenfeld holds a global lecture on a different topic.
•本地实验室的讲师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动手实践活动,并提供实践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完成本周的作业。
•Instructors in local labs provide hands-on activities on the topic, and offer their practical knowledg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week’s assignment.
•学生使用实验室材料,设备和机器完成作业,并应用该课程中涵盖的所有概念。当然所有的材料相关费用都包含在学费中。
•Students work on the assignment using lab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machines, immediately applying all the concepts covered in the global and local classes. All the materials are included in the tuition fees.
•学生在Fab Academy档案馆的个人博客中记录他们的进度。
•Students document their progress in a personal blog hosted in the Fab Academy Archive.
•与每周作业相对应的是,学生们进行一个个人期末项目,该项目将整合他们在课程中所学到的所有技能。
•In parallel to the weekly assignments, students work on a personal final project which will integrate mastery of all the skills learned during the course.
•完成所有单元和最终项目任务的学生将通过全球评估流程,获得Fab Academy文凭。
•Students who complete all modules and final project go through a global evaluation process that leads to the Fab Academy Diploma.

我会学习使用什么机器?What machines will I learn to use?

•电脑控制的激光切割机,用于从2D零件压装3D装配。
•A computer-controlled laser cutter, for press-fit assembly of 3D structures from 2D parts.
•大型数控铣床,用于制造家具(更大)尺寸的零件。
•A large numerically-controlled milling machine, for making furniture (and larger) sized parts.•一个塑料切割机,用于生产印刷口罩,柔性电路和天线。
•A vinyl cutter, to produce printing masks, flexible circuits, and antennas.•台式精密铣床(微米分辨率),用于制造三维模具和表面贴装电路板。
•A desktop sized precision (micron resolution) milling machine to make three-dimensional molds and surface-mount circuit boards.
•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
•A 3D Scanner and a 3D Printer

需要多少时间?How much time does it take?

1月到6月,要求时间至少为每周16个小时以上,但是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具备特定单位的背景知识,或者只是想真正投身于这个项目,那么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 

The time commitment is about 16+ hours a week at minimum, but could be far greater if the student is highly motivated, does not possess the background for a particular unit (or units) or just wants to really throw themselves into the program.

是否有认证? Is there any accreditation?

在圆满完成“数字制作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学习后,由全球分布式评估委员会颁发“Fab Academy”文凭。个别证书也将发给成功完成个人主题的学生。

The Fab Academy Diploma will be issued by a distributed Global Evaluation Committee after satisfactorily completing the course of study in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Fabrication. Individual certificates will also be issued for stud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individual topics.

Fab lab会帮我找到一份工作吗?Will Fab Academy help me find a job?

许多学院毕业生在参加该计划后,改善了他们的职业机会。有才华的数字制造专家和制造商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就业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而且课程提供的知识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快速成型的专业。许多毕业生也会通过开始自己的业务,提供本地生产的设计对象,玩具,培训服务和咨询。

Many Fab Academy graduates improved their career opportunities after taking the program. There’s high demand in the job market for talented digital fabrication experts and fab lab managers, but the knowledge offered by the course can be applied to any profession requiring rapid prototyping. Many graduates also started their own businesses offering locally produced design objects, toys, training services and consulting.

中国“数制”工坊将为顺利完成学业并毕业的学生提供丰厚奖学金,和提供在不同城市的“数制”工坊实验室里的工作机会。FABO will provide scholarship after students graduated from global classes with job offers in various locations of FABO schools and institutes.

招生对象Target of enrollment 

应届毕业生、在职大学生,想要改变自己的职业道路、探索数字制造带来的新可能性的在职人员,优秀毕业者将有机会推荐到我们参与合建的实验室工作:Graduate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s who want to change their career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in digital manufacturing, outstanding graduate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fer to our labs involved in co-founding: 

上海科技大学fablab实验室 / Fablab of Shanghai Tech University

 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 / Tongji Huangpu Design Creative Middle School 

 苏州领科海外教育学校 / Ulink College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毕业生作品展示Graduates’ Works 

Shreyas Tiwari  Rubik’s Cube Solver 

Shreyas is the youngest student ever to join Fab Academy in China. As a 16 years old high school student he decided to join the course to pursue the dream of applying for MIT in USA. He was confronted with many challenges and his final project, a super-fast automatic Rubik’s cube solver, shows mastery in skills like fabrica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and algorithm programming.
— Instructor Saverio

Throughout this course, I learnt a diverse range of skills, but the assignment I enjoyed the most was from the Molding and Casting week. I worked with a one-part mold and bismuth metal casting to create a collar tag for my dog. I was able to design a customized nameplate in the shape of an Alsatian’s mane, and further included an interesting abstract drawing at the center of the piece, as well as his name embossed onto the surface. I am happy that I was able to implement the skills I acquired from this course to produce something from which I, and my dog, gained utility in everyday life.
— Student Shreyas 

Smart Paw  Nancy Wu 

It was a transformation journey ! Fab Academy provides a chance for me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technologies of all products in our daily life. 2020 is a tough year for all Fablabs, I am happy I finally graduated, and become very confident to learn anything new with the learning skills taught by Fab Academy. Learn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with global Fablabers,  in the end you will know how to solve almost any problems, if you fail, it’s OK, try agin, “almost” there!

这是一段蜕变的旅程!Fab Academy 给让我开始理解生活中各种产品背后的原理技术。2020年因为疫情对于全世界各地的Fablabs是艰难的一年,我很开心竟然真的毕业了,Fab Academy都能毕业?从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可以迁移到任何新知识上,我对学习新东西更有信心了。跟全世界的Fablab同学一起学“如何(几乎)制造万物”,你会学到“如何解决几乎任何问题”的思路,如果失败了?没关系,再试一下,快(almost)成功了。

ADDRESS
No.281 Fuxin Road, Yangpu, 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sign & Innovation

Tuition Fees
Fab Academy文凭费用为6000美元。
Fab Academy Diploma costs 6000 USD.

费用包含内容Included in the costs:
•所有基本课程资料•All the basic course materials
•Fab Academy档案库中的个人空间,可以终身使用和维护
•Personal space in Fab Academy Archive with lifetime access and maintenance
•实时访问Fab Academy视频会议系统(MCU)和教职员工
•Live access to the Fab Academy 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 (MCU) and faculty
•访问所有记录的讲座和评论
•Access to all recorded lectures and reviews
•使用实验室设备和设施
•Use of the lab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免费参加年度FAB会议和文凭颁发仪式(仅限毕业学生)
•Free access to the Annual FAB conference and diploma award ceremony (graduated students only)
•在课程期间为选定的Autodesk和Solidworks软件包提供免费软件许可证
•Free software licenses for selected Autodesk and Solidworks software packages during the course
•终身成为Fab Academy校友组的成员
•Lifetime membership to the Fab Academy Alumni group

CONTACT
Saverio Silli / Wechat: saveriosilli 
Email: saveriosilli@tongji.edu.cn

Application Form
学生申请:https://fabacademy.org/apply/registration.html

申请提交的截止日期是2021年1月8日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application is January 8th, 2021
Please note that the program will run only if the minimum number of students is reached. Applying students will be informed in advance if the number is not reached.

哈佛校友分享会回顾:重新认识孩子的未来教育、教育投资及生活|‘关于AI向善的未来教育’主题论坛

11月26日,哈佛中心(上海)成功举办了‘关于AI向善的未来教育’主题论坛。本次论坛延续了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传统,特别邀请了余小亮(Andy)、葉梅(Mei)、丁峻峰(Jeff)和潘鹏凯(PPK)四位嘉宾分享他们的见解,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讨论这一领域的可能对策面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如何引领教育科技的变革?解决教育的科技短板,是否应当从K12教育起步?如何培养学生无法被机器人取代的正确价值观、设计思维及不凡的创造力?学生超越老师是否将成为常态化的现象?这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大大超出了任何一个纯粹领域的范畴,因此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咨询界、投资界、学院派教育界、AI专家等不同领域的嘉宾及主持人,与百余位哈佛校友、社会友人一同展开深入研讨,共庆感恩节。

主持人薛宗奇(Ricky)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议程,希望本次分享与讨论可以为与会的哈佛校友及其他尊贵的来宾带来一些启发,甚至重新认识孩子的未来教育、教育投资及生活。早在2017年,联合国“AI武器化会议”上就已然展示了AI可以执行致命任务的案例。通过人脸识别和定位,一个小型无人机在瞬间夺去了一位模特目标的“生命”。人类制造出的人工智能,是向恶还是向善?AI未来将走向何处?

哈佛校友丁峻峰分享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副主任兼副教授,Fablab O|“数制”工坊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数字方向)研究生丁峻峰(Jeff) 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设计师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点是其出色的绘画能力,而这一职业的真正价值显然不止于此。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学生的毕业作品中,AI已经提供了新的一条途径,绘画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类来完成——定制者仅仅需提交有待设计的作品,家装设计的方案便会自动生成。这是新时代才有可能出现的模式创新,其核心就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同样是这一特殊的时代,AI似乎在学生踏入职场之前抢占了先机。在孩子们迈入职场之前,被精细化分工的社会岗位就已然被不同的“端口”承包。当学生,这一教育服务的对象,面临着职场的选择,他们需要些什么?当我们剥离一系列学业、社会层面的考量,21世纪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

丁教授提出应当培养学生的“4C能力”: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即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这也是他开设FablabO|中国数制工坊的一大目标。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他所开创的、为中国K12教育定制的steam体系课程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帮助学生学会从无到有,学会整合资源、突破既定的框架。“重要的是横向的能力和可能性”谈及对steam政策的引领及近年来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丁教授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甚至是“为未知而学”。因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及Fablab O实验室也做出了诸多创设。

“Steam”这一理念及课程体系的设计都有着世界性的视角,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学科英国QS全亚洲排名第1也足以说明课程目标的世界愿景。在此之外,这一专业及Fablab O实验室也不断向脚下的土地深入,结合中国特色,也走入平常百姓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拥有从工厂改造而来的教学楼、无局域的开放式讨论空间,也真正地将学生实践及课程学习与周边的社区、街道紧密相连。课程作业、工程项目不只是与科学、数学、技术有关,也关乎种种街道社区内的“窃窃私语”——关乎市民的日常、社会的议题。

从社区开放夜、创客马拉松等有趣的科创活动,到服务于学术科研的“数制”设计年会;从中文版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到与同济黄浦创新高中等不同学段师生的全方位合作,Fablab O实验室在数字技术面前,始终对教育怀有充沛的热情和创新的思考——引入先进课程体系、沟通国内外学习资源、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授课、创新打造人文与科学技术的交融……这一切都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引导孩子用AI向善,在玩中学、在学中思提供了通路。

哈佛校友余小亮分享

CreatiCode AI Coding K12联合创始人、盛尚投资创始合伙人、前麦肯锡资深并购战略顾问、前摩根士丹利Associate Advisory 余小亮(Andy)相信这一切还将归结于人类本身,AI的善与恶仍是人类的可为之事。并结合创益编程CreatiCode的课程设计理念及项目框架展开论述。他首先以希特勒为例:有着不俗的领导力、亲和力及非凡才智的希特勒为何却失败了——答案在于其扭曲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达成融洽、协调的关系,又建立在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之上。目前的教育体系却似乎无法满足这一培养自我认识的目标。认识自我、不沦为技术的附庸,善用AI、用AI向善,上述种种都应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葉梅分享

麦肯锡资深咨询总监及外部高级顾问、斯坦福大学国际项目中心董事、纽约军校董事、牛津大学罗德基金的顾问葉梅(Mei)论述了人类面对技术的能动性至关重要。为树立正确的立场,教育成为了帮助孩子们善用科技的重要途径。葉梅女士认为,“向善”也意味着付出与献身。从“善”的字形而言,《说文》曰:“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在古时多为祭祀的“羊”在象征吉祥的同时,往往也带有牺牲的色彩。因此葉梅女士认为,“向善”也意味着付出与献身。未来会以“做人”为核心,未来的教育会与现在颠倒,这一切巨变可以预见,但自我的画像却在技术的笼罩下时不时变得模糊,对于作为教育领域内一大主体的孩子来说更是一大难题。在这一话题上,葉梅女士从母亲这一身份出发,她结合自己女儿的例子强调:回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主题,静心、自省或许是不可缺少的

潘鹏凯分享

爱乐奇创始人、CE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博士、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潘鹏凯博士从疫情中的教育变革谈起,同样沿用了他所青睐案例教学法来分享其关于AI向善的见解。与设计思维等西方教学理念不同,中式传统的教育似乎“将聪明的孩子教笨了”,与环境对于孩子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相悖。技术,可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人类几千年下来,教育还是通过体验,通过情感,通过互动,才能达到的”,线上教学中,确实存在学生面对屏幕易分心、效率低下等问题。然而,逆境也往往能带来新的契机。AI教学的个性化、定制、分析能力又似乎完美地提供了应试环境中一条提分之路。“AI教学帮助学生脱离应试,还是加强了应试?”在某种意义上,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有一点应当明确——教育的最大理想应该是:学生超越老师。

对于四位嘉宾的分享,现场的与会嘉宾纷纷踊跃发言。“如何利用AI帮助学生培养、优化学习习惯?”“基于AI的智能教育系统是否可以用于K12教育之外的领域?”“如何结合中国特色发挥AI向善的功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沉浸式生物技术、为公益服务的AI教育、学业评价体制与综合素养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投资、教育心理、数字技术、社会现实的各个角度再一次引燃了会场。

哈佛校友、同济大学副教授、FABO数制工坊创始人丁峻峰回答问题
哈佛校友同济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算法专家KOSTAS教授发言

“AI”、“向善”、“教育”,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话题都在紧随时代的脚步发生变化。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却总有一群人怀着不变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教育的热忱不断开拓、奔跑。为社会服务的“向善”责任感、扎根于本土的世界性多元化FABO数制工坊、对传统师授课程的抛弃及AI互动课的创新,以及会上围绕育人与科技的真知灼见,都让我们对未来教育充满期待。未来教育,翘足企首!

FABO万圣节活动回顾 | 本周末Maker Faire创客嘉年华狂欢继续!

大家是否沉浸在上周万圣节的狂欢没有脱离?🎃不止是Trick or Treat,FABO的万圣节应该也有一些孩子乐在其中!他们坐上这班开往霍格沃滋的列车,来到FABO魔法学校接受了各项学习,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的“魔幻”之旅吧!

古灵阁金币银行

在FABO魔法学院只有一种流通的货币,只有在古灵阁才可以兑换,凭入学的门票通知,每人换取20枚金币进入游戏环节。

学的门票通知,每人换取20枚金币进入游戏环节。

语音分院帽

进入魔法世界的第二步,你要进入属于你的学院学习,坐上分院椅、戴上分院帽,只有它能掌控你到底属于格莱芬多、斯莱特林、莱文克劳还是赫奇帕奇学院!

分完院的你还需要在隔壁的拍照区留下你的痕迹😜,毕竟大名鼎鼎的Jeff Ding正在物色他的下一个接班人。

对角巷街区(发光名牌、服饰模块、丝网印刷)

虽然你已经知道了你是哪个学院,但并不代表你可以直接去魔法学校上课,配齐装备才可以获得通行证,对角巷街区就是你采购装备的宝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装备。

FABO魔法学院

制定完装备的你便迈入魔法学院的学习,在这里,你可以跟”西弗勒斯·李”学习如何制作“发光史莱姆”,跟“奇洛·胡”学习魔法手杖的制作,还可以体验一把巧克力蛙的制作。

也许你还没有尽兴,本周FABO携手Maker Faire打造的创客嘉年华你一定不容错过!

制汇嘉年华自2006年创于旧金山,足迹遍布全世界,有超过200家中心,现进入上海!本次活动适合亲自亲子参加,聚集了不同行业科技发烧友,教育俱乐部,艺术家,公办、国际学校和商业参展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2020年末最重要的一场年度盛会Maker Faire精彩回顾 | FABO团队倾情奉献!

Maker Faire自2006年自从旧金山横空出世就受到创客们的追捧,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东京,罗马,深圳,台北,首尔,巴黎,柏林,巴塞罗那等城市有超过200家中心。 2020年,这个疫情横行非同寻常的一年,同济大学设创学院和FABO|“数制”工坊仍然排除万难,在11月让Maker Faire首次落地中国上海!

Maker Faire是创新者们朝圣交流的圣地——科技发烧友,工匠,工程师,科学俱乐部,作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者,大学生等都集聚一堂。同时也是一场国际友人、亲子共游的盛典。在这里,一个小小的创意都可能是世界前沿的创新浪潮之一。

在创新者(创客/DIY爱好者/STEAM教育)的推动下,今年的Maker Faire将最新的技术、创意和创新带给了大家。带着好奇心和热情,一起动手创造有意思的新东西,寻找新兴想法和产品来重塑这个世界是Maker Faire的内在基因。

从嘉年华浓郁的科技氛围中,我们感受到当今创客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创新教育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FABO展位精彩大放送

潘多拉魔盒

FABO作为推动创新教育不断提升的先行者之一,也在嘉年华专门为小朋友们设立了工作坊——城市纸电路。现场展示3D打印,自动绘图机与学生作品等。更有来自同济大学设创学院的机械臂画糖画。

超级机械生物

3年级学生作品:海洋日记

这么多新奇好玩的作品,看得小编眼花缭乱,他们都是如何操作的,小朋友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让我们逐一来看看吧。

FABO展位亮眼互动

城市电路互动绘画

城市纸电路互动绘画是一副有关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由丰富多彩的建筑与公园绿化、点亮街道的路灯、风力发电机等组成。画布展现了传统绘画与当代电⼦与电路技术相结合。小朋友们将创作出未来城市的掠影,然后做为小小城市设计师将部件安装到城市的特定位置。通过该工作坊,小朋友们感受到了科技在未来的重量性,也启发了孩子对可持续发展(SDGs)的思考。

创意设计3D打印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和累积制造技术的结合,FABO的国际导师设计和打印了疫情期间使用的各种抗设用品。也设计了包子戒指这样有趣的作品,从而让学生们运用设计思维做出世界上还未出现的创新作品。未来学家曾预言,未来炙手可热的一个行业是房屋3D打印。 我们还在现场摆放了巧克力3D打印机赚足了眼球,其中注入德国进口的巧克力材料后,能打印出各种形状的巧克力物品,这着实让”巧克力星人“惊喜!

自动绘图机

自动绘图机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数控技术进行自动绘图的设备, FABO的国际导师设计和研发的课程能让青少年深入浅出的学习如何让机器进行创意绘图。近年来自动数控绘图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造船、汽车、电子和建筑工业等部门以及许多科学领域中。

机械臂画糖画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机器臂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糖画机器人,不仅具有传统二维糖画表演,也可以通过声音与观众互动,产生独一无二定制的图案。该项目希望新的技术并融入声音交互等形式来致敬中国的传统老手工艺糖画,并基于机器臂探索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与实验性尝试。

其他精彩瞬间

自从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研发出了Big Dog四脚运输机器人,那复杂的运动能力和防摔倒的功能令人惊艳,但MAKER FAIRE让我们发现尖端技术已离我们不远,这款机器狗已和波士顿动力的Big Dog不相上下,可受的女孩学着机器狗在地上踱步,仿佛看到在不久的未来宠物机器狗已与人类和谐共处。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现场演示了如何用自行车动力来切碎废弃塑料,并用注塑机制造能旋转的陀螺。旨在让小朋友们动手实践,一起采取行动来减少塑料污染。这也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理念,让我们一起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意识充份传播给身边周围的人,通过科学知识和创新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FABO|“数制”工坊以有趣的形式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通过人与机器的互动,让小朋友们与未来科技联系起来,培养了孩子们对于创新的兴趣,也在他们的心中早早的埋下了一颗创造的种子。 而这一切的一切,也都离不开FABO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的创意和努力,他们为这次嘉年华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嘉年华的过程中耐心劳动,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促成了这年度盛会MAKER FAIRE的圆满成功!

博鳌文创周FABO创始人丁峻峰教授演讲实录 | AI时代的未来设计教育构想

ABOUT

博鳌文创院是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海南中远海运博鳌国际会务有限公司联合20余家涵盖文旅、文创、乡创、科技、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行业品牌共同发起的一家非营利性机构。旨在为文化产业项目升级、产学研、投融资、招商运营和人才培训提供国际化专业一站式服务与赋能。

2020年博鳌文创周共有3000人参与的文创跨界盛宴,这里汇聚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全程共有20余场主题平行论坛,带来行业最前端话题分享200位行业领军人物,面对面与你探讨成功经验。博鳌文创周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聚集文旅、文创、乡创三大版块顶尖资源,串起行业新链条。 这是 一个智慧交流的场景权威专家带来资深行业经验分享,紧跟时事探讨前沿话题。

演讲部分

<一. 从0到1的过程:背后是无限的探索与可能>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0到1的改变,就好比十年前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同今日所取成就作比较,这背后是创新创业精神在做支撑。而今天我们的点就浓缩在一个很小的点上,就是MIT FAB LAB实验室。

从横向的角度来说,我们做了很多尝试。譬如在上海开展很多社群营建的活动,不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都会在基于AI的平台上进行分享,也因此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和创新理念在其中。我们是一个半开放性的空间,虽因为疫情有些开放性活动出现了滞后,但我们通过技术的方式把我们的实践活动做了很多的拓展。

通过技术,我们做了很多关于社会社交方面的事情,包括中美创客大赛、海峡两岸创客大赛。虽然现在海峡两岸关系现在比较紧张,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通过科学技术把年轻人连接在一起,所以我们每年都做这样一个大赛。今年我们通过线上的方式拓展了各地的分赛,反倒比去年做得还要猛烈。这个是跟中国教育学会也在做很多的探讨,就是大学的一些资源和研究怎么再往下走,目前而言,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的12年教育系统(k12)在中国需求还是非常大的。

<二、实践教育的转变:用未来的思维去教现在的学生>

如何用未来的思维去教现在的学生?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云计算、大数据、5G正在改变现在的教育模式。第一代工业革命就是不断重复,美国在80年代就提出要做STEM教育,做一个横向的综合实践,但实践中会发现其实中间存在很多鸿沟。最开始提出是STEM,但是在逐步演化的过程又发觉当中A和人文非常重要,罗德岛设计学院就慢慢把艺术加入进去,叫做STEAM教育。

中国的教育中缺乏A,并且除此之外STEAM最缺的就是顶层的横向贯通,这件事就是我们在做着力打造的。我们全球的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有双视系统和评价标准。当然我们另外一门学科是生物课程,尤其是我们现在新冠推动之下,一种更加开源的合成生物课程系统非常受到大家的关注。

在这X和P两个课程基础之上,我们在国内独立演变出在国内推进的课程系统。当然除了基础的内容之外,我们有非常多的模块,包括以人工智能推进Fablab O,我们有线下课程。我们在上海建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Fablab O实验室,我们现在很多国际学校硬件不缺,但是缺的就是系统,所以我们抓住这样的痛点,慢慢把这个系统植入进去。除了数制制造的课程以外,我们把很多虚拟现实、生物制造这样的课程植入进去。

<三 . 新时代下:教育场景的转换与更迭>

由高中做到k12,顺着系统往下走你会发现创造力越爆棚,所以我们在K12的学校里就把不同形态的空间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我们现在慢慢又打磨出一套以集装箱为模型的一个相对标准的实验室。譬如在上海包玉刚学校,我们跟他们一直在合作创新课程。我们上海周边也在持续拓展,公立的、私立的、民办的、国际的我们都在拓展。

如何将课程理念和商业模型结合?我们应慢慢地把课程更加符合家长的需求,给家长更多的引领,因为现在的家长还需要我们的引领,暑期的夏令营和冬季的冬令营,大家都非常踊跃。

<四 . 理念观点的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仍在路上>

图片来源:博鳌文创院

我们的理念就是把设计、艺术、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PBL的模式做一个非常直接的结合和理解。

当然在大学层级,我们也在全球领域每年都会推进非常多的课程系统,不仅是大学生,我们还会对社会上很多实践领域的创新需求做对接,包括跟欧莱雅、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做一些项目对接。我们空间虽然非常小,但是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和报道。

去年还是值得我讲一下,我们获得了一个联合国的奖,这个奖是鼓励大学跟K12教育伙伴的合作关系,我们是在中国唯一获得创新奖的单位。我们在同济的平台上也在做更多往下的链接,这是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同济实验班,希望把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更快地接入到高中的培训当中。

这是我们未来的拓展,现在还是聚焦在长三角,当然也在慢慢地往外拓展,通过顶层构架把具体的内容可以更快、更大面积地拓出去,在长三角是容易做的,但是在内地怎么样,尤其是些中西部地区,有些贫困的地区如何去涉及。所以我们大力推“双师”课堂,把老师拉到同济培训,通过视频系统两地地去上课。

如何去引领打造一个生态系统,这个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共同期待!谢谢!

论坛部分

谈及AI时代的未来教育,很多情况下不能仅局限于某个领域和层次,我们都需要做出突破和改变。也许就个人发展而言由纵向向横向的转变需要时间,但主动寻求创新背后,我们会收获更多的成长与喜悦。

一、AI技术同人类的博弈:取代or共存?

我们现在的所谓AI时代来临已经在颠覆各个行业了,包括我们的建筑学的这个领域可能也在被颠覆,可能有一点耸人听闻,但是确实在发生,而且在未来的五年十年这样的变化可能越来越快,因为科技变化指数级的,人的感官是倍数级的,所以人可能永远追不上技术的变革。

我们现在已经有自动驾驶、巡航等等,包括哈佛的一些同学已经将算法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过去我们在学校中已经学这个算法和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从前我们画图可能需要很多设计师去操作电脑画具体设计图稿,但现在一个逻辑算法给予电脑就可以算出来,这个就是人工智能同人的本质区别。如今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电脑功能愈发健全,也更加强大,算法运用人工智能场景越来越变得可触。

所以,我们设计行业在未来很有可能也会被取代,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迹象表明:淘宝上面有几块钱可以让设计很多的LOGO,你给出具体关键字后台就可以设计出来。平面设计也是如此,在计算机算法之下,一千平米的空间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计算出可以设计多少个房间。

二、由被动到主动:未来教育的创新与颠覆

未来的教育我们到底始向何方,目前很多职业都在被人工智能不断追赶和颠覆,但改变这一局面背后的关键是创新和思维的改变。譬如,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花了十年的时间渐渐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很多学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国际国内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背后是创业精神在支撑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

学院的发展需要创新,每一位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亦是如此。但目前,我们在招收研究生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在问同学们未来四六年之后职业规划及方向时,他们无法给出具体的答复。

这时候我们会想:教育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焦虑来源于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对于主动学习的怯懦,还有创意的毁灭。这些都是需要花很多时间重新洗脑,等到三四年或者六年毕业之后他们是否会转变自身理念,这是一个未知。

三、前瞻性的突破与改变

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我们希望将这个创意提早带到高中,设计与创意学院除了A技术的部分以外还有顶层引领就是横跨,即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于未来教育发展的期望,我们目前所能提供的是赋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对于未来不可变的这种能力的培育。

我们这样的理念是通过MIT的系统结合,将全人类的一些发展愿景给予到从大学一直往下走,直至小学一年级整个系统的打造。

当然,这个技术需同MIT技术再加上同济大学本身很多部分进行结合,类似于PBL模式。现今,项目式学习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已经同以传统应试为目标的人才培育方式大相径庭。所以,我们目前所做到的是在新理念支撑下,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地进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不可能的成就,这是颠覆我们过去固有的观点和想象。

有一个案例是在同济黄埔设计创意高中,这所公立学校可以从公办学校系统中可以拿出30到40天时间,每天跟着我们的模式进行玩耍,也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做中学。

很多家长感到不解,但是我们学生们的未来是可以挑战我们现有的体制,即每天闷头学习为了考试复习的系统。通过这些学生们眼睛里闪亮的创意目光和对于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于我们的社会关注,我们希望这样的未来教育模式可以落地生花,从B端的学校慢慢延伸到C端的商业模式慢慢得到推广,让这个事情更可加持续并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