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设创学院(FABO数制工坊)成功入选科创委《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O数制工坊)成功申请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

今年7月,根据市教委的工作安排,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启动了“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评选创建工作,旨在整合利用社会科创教育资源,面向青少年学生搭建培养科创兴趣、提高科创素养、了解科创过程的共建共享平台,为“双减”教育改革服务,也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培养未来人才。

全市共有142家机构申报科创教育基地。申报单位既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商汤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还有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瑞金医院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等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科技馆、向明中学等科普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等。

收到各单位的申报材料后,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这些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遴选出进入第二轮评审的48家单位。11月,经专家组最终评审,首批38家创建单位产生。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名列其中!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体验活动中心揭幕活动&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授牌

12月18日,上海市青少年科创体验中心大楼设计方案发布仪式暨2021年首届青少年创意设计教育论坛顺利举行。陈群副市长作为揭幕嘉宾,出席了发布仪式,并启动了大楼新发展的“加速键”。

在发布仪式上,相关领导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O数制工坊)成为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的代表丁峻峰进行了授牌。

青少年科普教育同舟共济、初心永久!

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也出席了发布仪式,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O数制工坊)成功入选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表示庆祝!

2021年首届青少年创意设计教育论坛邀请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FABLAB O|“数制”工坊创始人丁峻峰作为论坛嘉宾出席。

关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O数制工坊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发展而来。同济 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声誉的设计学院之一,跻身世界著名设计学院行 列。学院是CUMULUS全球设计、艺术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ICSID国际工业设计协会成 员,DESIS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成员。

学院设计学学科(专业)成功入选国家“双一 流”学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 点单位,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设计学学科评估中位居A(前3%)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位列全球“艺术与设计”QS学科第13位,连续四年领跑亚洲。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于2013年率先引入了源自MIT的Fab Lab课程和实验室到中国,并且成为备受全球2000多个Fab Lab实验室联盟中将全球资源 和本土需求链接集大成的实验室。

实验室已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实践基地,上海市教委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培养基地。在多年 STEAM 教育实践过程中,同济大学设创学院 FAB LAB 承办了 5 届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5届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大赛,5届上海市大学生创客大赛;承办教育部“浦江创新论坛-创客和社会革新文化论坛”,两届中国教育学会 STEAM 教育国际峰会。

FABO| “数制”工坊,根植于同济大学,嫁接MIT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资源,把高校理念外溢,通过产学研贯通,打造国内一流STEDM教育引领品牌。

在过去的多年实践中,FABO自主研发的FABO X |”智造学术”、FABO P | “数制乐园”课程体系,覆盖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院校等年龄梯段的30多个学校。课程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为PBL的趋势性问题和挑战来源, 融合设计、艺术与科技,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情景中活化知识学习并产生知识迁移,培育他们关怀他人、胸怀世界的社会责任感,点燃他们终身学习内驱力和激情,赋能他们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型领导人才。

STEDM的“D”,不仅仅是涵盖了“艺术-A”作为技术(绘画、音乐、舞蹈、木艺等)同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更是在“设计思维 – D(Design Thinking)”作为顶层指引下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教育内容和系统的设计。 

FABO小小创客元旦联欢会招募观众及表演者啦!

新年来临之际,FABO创客们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迎接,我们会邀请小朋友们进行充满科技感的歌舞表演;小小创客进行作品展示,分享自己的科技创新成长之路;还会邀请科创领域的专家进行新年贺词;更有各种新年礼物以抽奖的形式送给大家~

FABO小小创客元旦联欢会

时间:

2022年1月3日(周一)14:00-17:00

地点: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暗房报告厅

对象:

上海市1-9年级学生及家长

~欢迎各位家长扫码报名活动~

节目类型

我们会邀请:
小朋友们进行充满科技感的歌舞表演;
FABO创始人丁老师及在读优秀学员进行分享;
FABO学员们收集他们的aha时刻,为大家带来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
大学生组织小朋友参加有趣的互动游戏包含但不限于:你画我猜、binggo游戏、逢七过、新年祝福、一块五毛等;
科创学员进行智能乐器表演!
………………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被各类精彩的节目表演深深吸引啦~

只需扫码报名活动,就有机会来到现场观看,甚至还有机会成为表演者哦!还在等什么?赶快扫码报名吧!

1月3日我们不见不散~

同济NICE FABO数制工坊校区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39号

同济NICE 未来生活原型街

NFT与你有关!【和哈佛教授学AI】冬令营高科技PBL课程招生啦|孩子+AI+艺术=KIDS AI设计

【#12岁男孩创作NFT赚35万美元#】来自英国伦敦的12岁男孩本雅明·艾哈迈德今年7月上线了自己的NFT作品《怪异鲸鱼》,整个系列在9小时内售完。艾哈迈德在一天内赚了80枚以太币,加上二次转售许可费,目前的收入已超过35万美元。

最近响沙把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数字画像。这幅奇奇怪怪的头像立刻引来母亲的问询。响沙本想故弄玄虚一番,但即刻又忍不住透露玄机:“这头像可值不少钱呢。”微信那一头的母亲一时语塞,面对这个被儿子称为“NFT”的东西摸不着头脑。

NFT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如何让青少年了解AI时代的新产物?在很多人还没搞清楚NFT为何物的时候,FABO的哈佛AI课计划将学生用AI生成的艺术画作为NFT进行网上售卖。让我们先看看什么是人工智能艺术吧。

似乎有人慢慢发现AI是一种万能工具,可以被应用在任何领域。如果说我们把人工智能看作一种“智能”,一种类似于人类生物的“智能”,那么很显然的这种智能已经完全实现了第一层次的生存需求。以数千百万的拷贝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这毋庸置疑已经是生存上的完美成功。

人有三大需求:生存需求,精神需求和灵魂需求。问题来了:人工智能实现生存需求后会进化出其他需求吗?

去年随着一款虚拟恋爱AI“Replika”开始撩拨人类的心弦,让许多人开始以为人工智能竟然也是情感大师,在感慨这款APP高于常人的聊天能力时,有人开始琢磨着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了。

先不要过多的去纠结AI是否有情感,是否会对“人类”产生爱慕之情。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是著名人工智能艺术家Daniel Ambrosi的作品,他打破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不需要颜料不需要画笔,使用AI的deepdream技术完成创作。在这里不禁发问:这样的作品到底属于Daniel还是人工智能?艺术是天生具有灵魂属性的,人类的灵魂总是会被艺术碰撞。当艺术作品不再是由画家一笔一画勾勒出来,而是通过AI的推演最终计算出来,那么最终呈现的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还是AI的灵魂?

《和哈佛教授学AI》是由前哈佛教授Kostas亲自编写并教授的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设计的青少年思维课程。课程打破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唯“技术”唯“工具”的传统认知。从AI设计思维出发,探寻智慧之美、设计之美。

孩子们通过学习基础编程和AI相关的技术应用,开启通往人工智能的虚拟世界道路。使用P5js语言,通过学习计算逻辑、随机性、图形化编程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会通过练习、小项目、比赛等多种方式组织内容,最终学生们提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商业计划或者完成自己的人工智能艺术项目。

从图像处理、人脸识别到社会伦理关系,从分形几何到户牍古建,从古希腊神话的Pygmalion(塞浦路斯国王)到中国古代传说蟾宫仙子嫦娥。课程用最浅显的方式揭秘孩子们与身俱来的“智慧”能力。让学生们在理解自我“智慧”的基础上,提升应对当今复杂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I不仅仅是工具,用来实现某项功能;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艺术表达,在精神、灵魂层面进行探索。

学生优秀作品赏析 

艺术就是派大星

Tony (age 11)

这位同学自带笑声与无厘头,用他的话说“艺术就是派大星”,在成年人的眼中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虽然他现在还理解不透彻,一度纠结这句话“不合适”,但相信以后他会逐渐明白艺术的瞬间与永恒。

卡通与梦

Izzy (age 12)

童年总是与卡通相伴,但是童年又是多梦的,当卡通出现在梦中要么迷离了,要么失去了卡通的萌与爱。童年的梦是弱小的,是需要爱的吧。

Simpson from Springfield

Sophie (age 14)

BBC Filter

Vito (age 11)

音乐之战

Yvonne(age 12)

青春期的少年在父母眼中总是会有些叛逆,但是青春期的少年也开始展示出强烈的思辨能力。作者使用同样的素材,用AI的fast transfer技术创造出两幅风格迥异的对比作品,附上自己的一段research的同时还让AI给做了总结。这位作者像是找到了自己的神助攻一样开心!

冬令营《和哈佛教授学AI》

适合年级:5-9年级

扫描二维码报名

 导师介绍 

康思大

Kostas Terzidis

前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教授;
世界顶尖算法设计专家。

陶斌

Tobin Tao

10 年以上技术开发与支持工作
曾供职于非洲加纳国家电力(ECG)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擅长计算机语言、web、编程

荣俊蔚  Heidi Rong

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课程导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博士生在读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化双学士

《和哈佛教授学AI》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Introduction

适合年级• 5-9年级

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人工智能的思维课程,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是大势,即将无所不在。即使未来孩子不从事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依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应对世界的能力。

•思维课程:
相比于知识传输、工具学习的模式更上一层楼,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强调举一反三的能力。

•设计方向:
设计思维与艺术是发现和创造“美”的基础。

•神话、故事、中国文化传统思想:
这部分深受学生的喜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编程:
人脸识别、目标检测、语音识别等应用。

课程模块介绍

Unit

模块1代码语言基础,计算思维:

算术是一种计算事物的方法。逻辑是一种预测的方法。形状和形式可以使事物丰富多彩。 Coding language basics:Arithmetic is a way to count things. Logic is a way to predict. Shape and forms can make things colorful.

模块2变量、循环与随机性:

随机性是出乎意料和不可预测的。但由于随机性,人工智能从此变得多才多艺、人性化。Randomness:-Variables, cycles and randomnessRandomness is unexpected and unpredictable. But with randomness, AI is henceforth versatile and humanization.

模块3图形、图像处理,人脸识别,物体识别:

像素和图像处理:照片是由一些颜色组成的。颜色可以改变,使照片更有趣。通过图像计算实现人脸识别和目标检测。

Pixels and Image Processing:Photos are made out of little colors. Colors can be changed to make photos more interesting.Facial recognition and Object detection are realized by image computing.

模块4 前沿AI技术与艺术呈现

图像着色、面部识别、超分辨率、图像相似性、深度梦、快速风格转换、人口统计识别。

DEEP AI:Image Colorization, Facial Recognition, Super Resolution, Image Similarity, Deep Dream, Fast Style Transfer, Demographic Recognition.

模块5 量子计算与复杂度,神经网络

你能让计算机工作得越来越快吗?

排列:你如何通过聪明或超级聪明来解决难题?你如何制作拼图的所有可能组合?你如何寻找事物的内在?

神经网络:什么是网络?什么是神经网络?

Quantom computing:Can you make computer work faster and faster?

Permutations: How do you solve a puzzle by being smart or super smart? How do you make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a puzzle? How do you look for something inside everything?

Neural network: What is a network? What is a neural network?

学生作品路演

课程作品将在张周杰的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国展览并作为NFT售卖如此高端优质的导师资源仅有FABO一家独有哦!

心动不如行动,欢迎各位家长前来咨询报名哦~

适合年级:•5-9年级

报名方式

扫码填表报名冬令营《和哈佛教授学AI》

校区地址

同济NICE FABO数制工坊

地址: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39号

支持单位: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春西路800号

中国数字艺术家、独立设计师张周捷表示,“2017年,当人工智能机器人 AlphaGo 以3:0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洁时,让我坚信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的他,联合两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世界顶级算法设计专家Kostas Terzidis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公认领导者Filippo Fabrocini,共同发起创立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海峡创客拍了拍你,你的创意项目入围决赛了吗?

众智未来2021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上海赛区晋级名单公布

2021年12月4日9点整,“众智未来”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上海分赛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准时举行。由于疫情防控,今年仍延续了线上路演的形式。

本次创客大赛将设置成人组(高中及以上),青少年组(小学二年级至初三)2个级别,持续以“众智未来”主题,瞄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的17项挑战,结合创新理念和前沿科技,打造具有社会和产业影响力及价值的产品。

路演进行时

图源于FABO

比赛现场,不同年龄段的参赛选手饱含激情,纷纷展示出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距离并不是阻挡选手们大显神通因素,他们参与比赛的热情穿透屏幕,感染到了在座的评委老师们。

各位评委老师们也饱含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悉心指导着每位选手们的作品,并对作品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项目解说

成人组—碳中和下的循环经济-除臭窗花空气清新器

这是一个碳中和、碳回收的生态系统项目。本项目不单单涉及工程产品实物,而是透过回收再生的产品实物,对整个咖啡饮料店的碳回收,形成一个循环经济。

本项目是运用咖啡店中回收的塑料PET、塑料PP、咖啡渣,制作一个“除臭窗花空气清新器”,并且设计一个兑换方案,让“使用者”变成“主动回收者”,解决回收品的纯化、分捡重大难点。在咖啡店里形成一个碳中和的循环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全球的绿色环保尽一份心力。

问答现场

问:几个人制作呢?能介绍一下项目吗?
答:我负责收集资料,一个人负责3d和软件部分 一个负责原材料的手机,一个负责模型制作。

问:创意从何得来呢?
答:是因为看到身边有很多的污染,以及对循环经济的了解,结合得出的。

问:效果怎么样?怎么测试呢?
答:效果还不错,通过是否加风扇进行对比实验。

沈:我个人提一些意见,你们最好是做成一个简易的空气净化装置,咖啡渣做多孔结构,并可以把它做得大一些,咖啡渣是非常大量的,可以做一些大量的产出,如果设置大面积的装置,像一个雕塑等装置。

青少年组—学校全自动智能节能系统

本项目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在校园这一场景下,设计了一套全自动智能节能系统。通过智能硬件和传感器,实时识别教室内的情况:是否有人在教室内;当前的温湿度;教室当前明亮度等,智能控制电灯,空调,电脑等各类电器。同时项目通过科学调研,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最适宜的温度和学习时室内的亮度,设计该系统。在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的同时,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问答现场

问:市面上质能节能系统有很多,相比小米全屋定制等,你们的创新点在哪?
答:在学校这一环境中,可以进行比较有效的节能,现在的系统还是需要人为操作来设置时间,但我们的系统不用设置时间,它会自己判断。

晋级名单

经过现场评委老师的评审,本次上海选拔赛的晋级名单如下:

成年组

青少年组

赛事后续安排

时间:12/10-12
事项:入围项目迭代指导
目的:线上平台预约材料设备工具,线下助教指导使用
地点:线上预约,线下使用

时间:12/11-16
事项:更新项目资料,做好决赛的答辩准备工作
目的:将优化迭代后的项目作品重新提交
地点:线上提交

时间:12/18
事项:决赛答辩
目的:各分赛晋级团队总评审
地点:线上答辩

时间:12/30
事项:颁奖典礼&闭幕式&项目展
目的:交流展示
地点:杨浦滨江毛麻仓库

# 预约提示 #

1.入围决赛团队进入对应赛区“查看进度信息”页面申请场地预约,选择合适时间和材料设计工具。
2.项目如有迭代更新,可于12月11-16日期间在项目资料页面上传更新PPT或视频。
3.项目PPT和视频更新位于“查看报名信息页面”。

洞见未来出行,第一届“未来智行”学研大会暨主题工作坊|活动回顾

12月5日,未·见(UN·SEEN) | 第一届“未来智行”学研大会(Future Mobility Conference)暨主题工作坊(以下简称大会)在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报告厅举办。首届大会由蔚迈中国和同济创意设计学院及FABLAB O|“数制”工坊(简称FABO)联合发起,旨在探寻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议题下的汽车行业价值和生态转型趋势,以设计的视角重新洞见汽车与交通出行的未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丁峻峰、蔚迈中国首席执行官何塞(Jose Campon)出席大会并致辞。

本届大会创新性地邀请到来自智行、科技、汽车领域的媒体专家,新型智行企业代表上汽享道,以及设计规划、社会人文、时尚文化行业的专业人士和上海高校各学科的新生力量共同参与,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共创合作,探索从实验性的学术研究到终极实践的连接点。

科技、环境、生活场景

“三管”驱动未来出行

前瞻研究+前沿实践

“产学研”融合跨界与新生的力量

作为创新性地运用“产学研”融合模式开展前瞻研究、共创前沿实践的代表,首届“未来智行”学研大会是汽车行业的重要实践者与观察者蔚迈(Wavemaker)和实验性创意设计的推动者同济创意设计学院、FABO之间的一场先锋合作。

站在营销和传播前沿的蔚迈率先携手知名学府同济大学,在“交通出行”这一概念与相关实践正历经深刻变革的当下,共同推动出行及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本次主题工作坊中汇聚一堂的蔚迈汽车行业与解决方案专家、各领域学者、媒体和年轻力量,更打破了以往“产学研”割裂的局面,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欢迎致辞

就如何应对出行及汽车行业全新而又充满挑战的未来,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FABO创始人丁峻峰结合本届大会主题进行了分享,“‘未·见’包含了未来与未见两重含义。当下只有不断提升我们的坐标,将我们的经验智慧结合科技,站得更高更远去预测未来,才能真正地驾驭‘未·见’。”

嘉宾致辞

蔚迈中国首席执行官何塞(Jose Campon)在谈及汽车的发展与转型时表示,“回顾历史,汽车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始终是环境、能源、技术和需求。随着电池技术、AI、5G的快速发展,汽车的角色、文化和价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10年后,即2035年,我们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主题一:环境与可持续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兼职教授——程一恒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骆晓程

一恒导师作为罗马俱乐部的一员,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觉醒共生、翻转机线、碳中和策略、交通出行策略。早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中就预测了世界“增长模型”,但人类仍不顾预测,朝着资源的极限行进,这是值得反思与翻转的。

骆晓导师则将终点放在城市和交通系统中的可持续。骆晓导师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居民对于休闲空间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因此改变城市交通系统迫在眉睫,交通枢纽、交通运行方式、物流系统等都将被重新设计来满足这一需求。

主题二:AI与元宇宙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Kostas Terzidis | 康思大

FABLAB O |“数制”工坊课程导师——陶斌

Kostas导师谈论了AI技术与元宇宙在未来出行行业中的趋势。并就AI在未来出行广泛且多样的的应用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将AI和mobility相结合,他提出了“it is not a material, it’s mental”,并提出改变交通工具内外的交互方式,使它更精神化。

茶歇 采访 展览

在上午的茶歇中,大家品尝主办方提供的精致美味甜点,观看阿斯顿同济大学阿斯顿马丁拉共达NICE2035创新空间带来的2050未来出行课程展览,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社区成果展,2021首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并且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

主题三:15分钟社区生活圈

USDC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克里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王兰

该社区圈以15分钟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该社区圈模式最开始是针对长期缺乏运动的当代人的一些慢性病,在为迈向健康城市做出努力。而现今在疫情下,疫情应对机构和设施也将作为该社区圈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主题四:汽车的文化价值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HyeJin Lee | 李何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副教授——赵华森

李何槿通过古代与现代交通方式的对比及船文化与汽车文化的异同点展现这一点;

而赵华森以Grand Tour为例,畅享未来汽车与元宇宙的关系—能利用数字化替身与新场景交互。

品牌属性科技化的双刃剑

资深汽车媒体人,现任汽车公社主编——石劼

石劼就“汽车品牌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展开叙述,先谈汽车百年发展史与品牌文化史,再谈到很多汽车品牌企业自我定位及转型。强调“安平自身角色的改变,从交通工具到智能终端”,“互联网思维和品牌运作模式,加重对资本、政策依赖”的优缺点。

设计思维介绍

克里斯介绍设计思维流程,详谈设计想法的重要性,并强调设计是多样性的结合。

共创工作坊

在Christian Kuhna(克里斯)导师的主持下,现场分为8个专题小组(Thematic Cluster)展开了工作坊活动。在一系列头脑风暴和激烈的讨论后,每组确定了自己的主题,并投入实践。

部分小组创意:

1、建设充电驿站,将每家每户赋予驿站的职能。

2、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独居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并与医院共享,能及时为受伤摔倒的老人提供帮助。  

在之后的路演中,每个专题小组将一个个大胆的设想带到我们面前。最终第一组的“碳积分”、第三组的“汽车智能交互系统”、第五组的“15分钟健康+”、第七组的“电驿站”脱颖而出,而第四组的“2035元宇宙背景下社区形态”更是获得一致好评,获得全场MVP。

优秀专题小组颁奖

本次工作坊最具启新奖:虚拟现实交互系统,利用设备将虚拟世界的成就也能展现给他人,提高弱势群体的自我认同度。

圆桌论坛

在圆桌讨论中,四个主题的导师们就“How can we connect”展开未来出行讨论,对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创新性、前瞻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Wavemaker汽车业务总经理郝勇在现场对本次参与活动的跨界和新生力量给予了诚挚感谢:“今天的活动让我看到,即使在未来可预见的能源、气候、疫情等困境之下,各位依然抱有最大的善意,来帮助社会、社区乃至身边的人,为拥有更加便利、健康、优质的出行体验做出积极的努力。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厂商、品牌和媒体参与我们的活动。”

未·见 | 第一届“未来智行”学研大会暨主题工作坊以先锋的对话、碰撞的观点、“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撬动激发了学界、业界和其他各领域人士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出行方式和汽车价值的有益思考,并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未见,未来已来。

作为传播行业的引领者,蔚迈中国将继续与出行领域的领导者与挑战者品牌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产业变革,加速智能出行时代的到来。

Fablab O|“数制”工坊以MIT为核心的全球Fablab开源实验室网络的一员。“数制”工坊立足打造中国创客创新生态链,凝聚本土社会可持续,经济改革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国从“制造中国”往“智造中国”的飞跃。FABO跨界联合创新,持续在教育,分布式制造,智能创新产业中做出积极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