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 媒体报道

顶思教育-从MIT到同济,再到国内高中,这套STEAM课程能解决中国学生的什么问题?

2017.10.18

“按照以往的评价标准,学生想拿到高分,就必须正确解析题目。然而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除了考试方面的能力,其他都非常欠缺。将来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能够遵从设定要求的人才,而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所谓创新,是根据既定平台找到自己,是能够将现有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而不是跟从别人的想法,照着说明书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丁峻峰说。但这要怎么去改,真的到大学去改,其实或许已经晚了。

FABO AcademyX,又叫中国“智造”学术及模块课程,是一套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及高中学生;FABO HUB,又叫“数制”天地系列实验室计划,面向更低一个程度的中学生,初中高年级或高中一年级;而从3年级左右的小学生,则可以从FABO playground“数制”乐园开始。

“也许孩子在第一Level的项目中失败了,但没关系,这些失败的经验可以带到下一个阶段,也许在某个环节,他花费的时间会比别的孩子长,但他可能尝试的路径更多,掌握得可能更扎实,他的下个阶段就可能做出非常好的东西,这都很常见。”

“在我们本土化这套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实际问题与障碍,所以做了相应修改和重新设计。我们专门为中国学生做了这套课程,同时也为了宣扬一种理念,那就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生通过不一样的途径去学习,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这会让他们受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有很多负面效应。中国学生只懂得学习和服从,却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这是我最想解决的问题。”丁峻峰说。

文 |吴微

编 | 王永倩

详细见->顶思教育

外滩教育-这位毕业于哈佛的“制造家”说,是时候教孩子一些未来用得到的技能了

2017.05.11

人工智能大热,为了不被机器取代,家长们开始加入了让孩子学习技术、编程等等STEM领域的热潮。也有人不断重申创造力这一话题的重要性。但是创造力究竟从何而来?同济大学创意学院副教授丁峻峰认为,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以前的老套路来教现在的学生,他们需要打破职业的限定,用一种全新的动手模式,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样的过程来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未来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让他们有勇气跳脱出自己的局限,敢想,并且敢做。

我们都知道不能继续再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可是立即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洗牌也不太现实,而丁峻峰老师希望通过设立在同济大学的Fablab O“数制”工坊,以及已经悄然进入多所中小学的FABO Playground “数制”乐园,在现有教育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实际的策略和方案。

文丨孙鲁妮 视频丨洪宇哲

编辑丨李臻

详细见->外滩教育

搜狐网-”如何构建STEAM创客生态链国际会议-暨中国数制工坊第一次年会”圆满落幕,快来看看你的身影!

2017.10.30

秋高气爽,和煦阳光,10月27日早,同济大学设计学院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国内外、各地的参会者、嘉宾纷纷到达年会现场,报名工作也在志愿者的安排下有序的进行着。上午9点,“如何构建STEAM创客生态链国际会议暨中国数制工坊第一次年会”在同济大学暗房报告厅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历时三天,分为三大板块:10月27日为论坛版块,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同济大学在创意设计学院和FABLAB O| 中国“数制”工坊主持下,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团队和老师就如何构建STEAM创客生态链的问题展开讨论。10月28日为参与工作坊版块,主办方为与会者安排了气动机械手工作坊、电子绘画与时尚智造、数字化人体等14个主题的工坊,与会者们可以在其中任选四个,在工坊中进行实际的制造活动。10月29日,活动的最后一日,主办单位将带领与会者到上海黄浦同济设计创意高中、上海科技大学等相关学校、创新机构进行参观。

详细见-> 搜狐网

中央电视台—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登录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第二季 第五集-我是创客》

2017.05.21

2015年的暑假,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实》栏目的《中国人的活法》摄制组来到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Fablab O实验室探寻几位主人公的创客生活。

徐逸航,典型的90后,自称“熊孩子”,要带领小伙伴做四轴飞行器,爸妈担心他影响学业;大圣,60后,近年来没工作,专在社区创客空间做东西、参加比赛;姚思聪,80后,因爱好飞行器放弃了研究生专业,爱胡思乱想的他注定不会过墨守成规的生活。

详细见->中央电视台纪录片

新浪网—同济教师丁峻峰荣膺“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

2016.12.12

“2016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于近日揭晓。我校设计创意学院老师、“中国第一家创新实验室——Fablab O 数制工坊”创始人丁峻峰荣膺“2016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个人)二等奖。该奖项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科技部登记同意,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发起设立,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旨在表彰和激励上海科普工作者及其组织,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丁峻峰老师将源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国,为许许多多的创客提供了一片新天地。自成立以来,Fablab O 数制工坊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创客界获得相当影响力。

面对“2016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这一荣誉,丁峻峰表示,获得这一奖项是对FablabO 中国“数制”工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的莫大认可。在过去三年中,作为中国第一家数制工坊实验室,我们经历了非常多的0到1的过程,在这个历程中,各方领导也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前杨浦区委书记诸葛宇杰都曾参观考察过Fablab实验室,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更高的要求。正是各方领导的开放和包容,让我们在科技普及、创客领域上能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感谢各个兄弟单位的协同,才建构了上海的科技普及的完整生态链。特别感谢同济大学持久的支持,才能让我们能一直在创新的前沿战斗。最后,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继续努力和拓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普及和青少年的教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详细见->(新浪新闻)

龙岗政府网-Fablab O ShenZhen | “数制工坊”重磅落户龙岗

2015.6.19

深圳国际创客周龙岗分会场FablabO中国“数制工坊”深圳站揭幕,市委常委、龙岗区委书记杨洪,龙岗区领导冯现学、郭子平、杨莉等出席揭幕仪式。当天的幕仪式极富创意,领导、嘉宾穿上“玩创社区”围裙,为墙上FablabO/SHENZHEN刷上缤纷色彩,并共同见证了龙岗区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FablabO中国“数制工坊”深圳站位于龙城街道城市花园二期,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负责建设运营,空间面积约1100平方米。它是继上海FablabO之后成立的中国第二个“全制”开放创新实验室,以3D打印、开源硬件和开放设计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浪潮为立足点,以FablabU(开放教育和课堂)为核心基础,鼓励跨学科合作,实现人文、技术和设计的结合,营造积聚创客社区FablabC,通过与资本、企业的合作,探讨新时代产业链的缔结,推进社会智造革新。

“数制工坊”深圳站将极联动社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领社区居民的创新生活。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小型创客竞赛;以专业教育服务周边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打造全新的“玩创社区”概念。社区居民可以走进家门口的创客空间,近距离接触“神秘、高大上的”的“高科技”积聚地,通过小型工作坊开启自己在专业创客空间中的学习和体验。

详细见->龙岗政府网

青年报-大学老师“不务正业”搞创客空间

2015.05.22

每周六晚上7点,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愤怒小鸟广场的微型工作室里。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创客聚集在这里,参加Fablab社区开放夜。主持人是同济大学老师丁峻峰。每周,参与开放夜的人都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在拥挤的工作室里,他们会见到在捣鼓各种发明的“怪咖”,以及他们激情四溢的分享。

“我希望能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诞生更多的创客。” 实验室成立了一年多,丁峻峰也纠结了一年多。“我很迷惑,到底是按照现行做法申报项目,还是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决定将梦想进行到底。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详细见->青年报

同济网-中国第一个开放创造实验室(Fablab Shanghai)首个开放夜隆重开幕

2014.03.01

中国第一个“开放创造实验室-Fablab Shanghai”的首个开放夜隆重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开幕。坐落于阜新路281号,同济大学创意园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新改建的学院大楼的愤怒小鸟互动媒体广场的Fablab于2013年9月正式开办。经过半年多的思考与策划之后, Open Night“开放夜”系列论坛正式对全社会创意社区和公众开放,在未来的每周六晚上7点将在Fablab举办一系列以 “跨学科,开放设计,3d打印,创客创新”等互联网革新为主题的跨界讨论。第一期开放夜由fablab创始人,开放创意实验室主任,丁峻峰老师介绍开始,上海第一个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DFROBOT 的创始人之一的朱浩翔;Freematics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校友Stanley精彩的演讲都为第一个开放夜添加了声色。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也在开放夜给了大家一个开放式的总结。

文字编写:丁峻峰,胡沙欧涵
摄影:何海波(Hypo Hare)

详细见->同济设计创意学院官网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