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PBL and STEAM Education: A Natural Fit PBL与STEAM教育

U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 classes is a way to solve problems in real-world contexts. 
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课程中使用项目式学习是在现实世界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By Andrew Miller
May 20, 2014 Updated May 25, 2017
安德鲁·米勒
2014年5月20日 更新于2017年5月25日

Both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 education are growing rapidly in our schools. Some schools are doing STEAM, some are doing PBL, and some are leveraging the strengths of both. Both PBL and STEAM help schools target rigorou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s many teachers know, STEAM education isn’t just the course content—it’s the process of being scientists, mathematicians, engineers, artists, and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 Here are some ways that PBL and STEAM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your classroom and school.

项目式学习和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都在我们的学校里迅速发展。一些学校正在使用STEAM,一些正在使用PBL,还有一些正在利用两者的优势。PBL和STEAM都帮助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严谨学习和解决问题。正如许多教师所知道的,STEAM教育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它还是一个成为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和技术企业家的过程。以下是PBL和STEAM在你的课堂和学校中可以互补的一些方法。

STEAM Beyond the Acronym
字母缩写之外的STEAM

I think one of the pitfalls of STEAM is in the acronym itself. Some might oversimplify STEAM into mastery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areas. It’s more than that: Students in high-level STEAM work are actively solving problems, taking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and applying content in real-world contexts. Does that sound like PBL? That’s because it is. High-level STEAM education is project-based learning.

我认为STEAM的陷阱之一就是缩写本身。有些人可能会使STEAM过度简化为对特定内容领域的精通。它不仅仅是这样:在进行STEAM高级项目的学生正在积极解决问题,掌握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现实环境中应用它。这样听起来像不像PBL?那是因为它就是。高级的STEAM教育就是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can target one or more content areas. Many PBL teachers start small in their first implementations and pick only a couple of content areas to target. However, as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come more PBL-savvy, STEAM can be great opportunity to create a project that hits science, math, technology, and even art content. You could also integrate science, art,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for example—you’re not limited to the subjects in the STEAM acronym.

项目式学习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内容区域。许多PBL教师从他们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开始就从小范围做起,只选择了几个内容区域作为目标。但是,随着师生对PBL的了解越来越多,STEAM可以成为创建一个涉及科学,数学,技术甚至艺术内容的项目的绝佳机会。例如,您还可以将科学,艺术和中文融为一体——不要局限于STEAM首字母缩略词的主题。

Embedding Success Skills
嵌入成功技巧

Skills like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re part of any STEAM PBL, and will be needed for students to be effective. Like the overall project, success skills are part of the glue of STEAM education. In a STEAM PBL project, teachers teach and assess one or more of these skills. This might mean using an effective rubric for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aligned to collaborating, collecting evidence, and facilitating reflection within the PBL project. Although STEAM design challenges foster this kind of assessment naturally as an organic process, PBL can add the intentionality needed to teach and assess the 21st-century skills embedded in STEAM.

协作,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是任何STEAM 项目式学习中的一部分,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必不可少的。像整个项目一样,成功技能也是STEAM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一个STEAM PBL项目中,教师教授和评估其中一项或多项技能。这可能意味着在PBL项目中会使用有效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准则,以配合协作、收集证据和促进反思。尽管STEAM设计了挑战,自然地将这种评估作为一个有机过程来培养,但PBL可以增加教学和评估STEAM中特意嵌入的21世纪所需技能。

For example, a teacher might choose to target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 STEAM PBL project, build a rubric in collaboration with students, and assess both formatively and summatively. In addition, the design process, a key component of STEAM education, can be utilized. Perhaps a teacher has a design process rubric used in the PBL project, or even an empathy rubric that leverages and targets one key component of the design process. When creating STEAM projects, consider scaffold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se skills to make the project even more successful.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将技术素养作为STEAM PBL项目的目标,与学生合作制定一个评估准则,并以形成性和总结性的方式进行评估。此外,设计过程是STEAM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被充分利用。也许老师有一个用于PBL项目中的设计过程规则,或者甚至是一个利用并针对设计过程中某个关键组成部分的同理心规则。在创建STEAM项目时,请考虑对这些技能进行结构搭建和评估,以使项目更加成功。

Students Shaping the Learning
学生塑造学习

In addi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success skills, voice and choice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to STEAM PBL. There are many ways to have students shap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They may bring a challenge they want to solve based on their interests—a passion-based method. And students can choose team members and products to produce to solve authentic challenges. In addition, they may be allowed to pick sub-topics within the overall project or challenge, or questions they want to explore within the overall driving question.

除了整合学科知识和成功技能外,发言和选择也是STEAM 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形成学习体验的方法有很多。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带来他们想要解决的挑战——一种基于激情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团队成员和产品来解决真正的挑战。另外,他们可能被允许在整个项目或挑战中选择子主题,或者在整个驱动型问题中选择他们想探索的问题。

Planning Questions
计划问题

When teachers design STEAM projects, they need to leverage a backward design framework and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Here are some questions to consider in planning:What two or more disciplines will be targeted and assessed?How will students engage in real-world, authentic problem solving?How will students help shape the learning through voice and choice?What products will students create to demonstrate mastery of the content standards?

当教师设计STEAM项目时,他们需要利用反向的设计框架,并从最终目标开始。这些是在计划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将针对和评估哪两个或更多学科?
学生将如何参与现实生活中真正问题的解决?
学生将如何通过发言和选择来帮助塑造学习方式?
学生将制作哪些作品来证明他们对内容标准的掌握?

Courtesy of Andrew Miller
由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提供

Students at the writer’s school used a laser cutter to create sculptures from 2D images.

作家学院的学生们用激光切割机从2D图像中创作雕塑。

Mrs. Atkinson, an art teacher at my school, engaged students in a STEAM project to transform 2D images into 3D art pieces. In addition to integrating art content, she had students learning technology tools and skills such as using a laser cutter, which requires coding and program knowledge the students had to learn. The project also involved math content, which they needed to create their designs. And Mrs. Atkinson also focused on creativity and the design process. She allowed students voice and choice in their piece, and the overall project was a real-world situation in that it was a challenge artists actually face. She had students document their process in design journals that included reflections, images, and plans for the piece, and she used the journals to assess process and mastery of skills and content.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STEAM project that is engaging and challenging.

阿特金森夫人是我们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她让学生们参与了一个将2D图像转换成3D艺术作品的STEAM项目。除了整合艺术内容,她还让学生学习技术工具和技能,比如使用激光切割机,这需要学生学习代码和编程知识。该项目还包括数学内容,他们需要这些内容来创建他们的设计。阿特金森夫人也关注创意和设计过程。她允许学生们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选择,整个项目是一个真实情况,因为这是艺术家们实际面临的挑战。她让学生在设计期刊上记录他们的过程,包括反思、图像和作品的计划,她用这些期刊来评估过程,并掌握技能和内容。这是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STEAM项目的例子。

High-quality STEAM education is high-quality project-based learning. While there will be attention to the disciplines embedded within STEAM, we must focus less on the content and more on the overall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 and use PBL to make learning happen.

高质量的STEAM教育是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虽然我们会关注STEAM中嵌入的学科,但我们必须降低对内容的关注度,而更多地提高对有效教学的整体教学意义的关注,并使用PBL来实现学习。

精彩回顾 | AI时代的编码应用(下)—我们都是“发明家”——数制工坊开放夜系列


科技改变生活,创意推动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工作的工作效率,日常生活中一个需要转化上千遍的算法程序,电脑可能几分钟内便能够帮我们解决。但,这一切并不代表技术否定了人的价值,所有高端技术产品都是由人来创造发明的,它们看似繁复的代码运作,背后凝结的是人最具有创造性的发散思维。

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启程,接着由Kostas教授带你一同走进人工智能时代,探寻神秘好玩的“代码”国度。

人物介绍

主讲人:Kostas Terzidis
前MIT设计学院 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教授;
Organic Parking公司 首席执行(CEO);
THE MEME Design 首席技术(CTO);
世界顶尖算法设计专家

技术,正改变我们生活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再返璞归真,归于简单。例如,简单质朴的原始人类经过进化幻化为拥有复杂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后来,随着不断地进化,人类创造发明了诸多科技产品,其中电脑的出现正是将人类复杂思维化繁为简的代表产物。

以下为具体几个例子:

1.有一些球和四个盒子,有多少可行的方案,把任意数量的球装进盒子?

答案是16种,不多不少。(16是2的4次方)

2.有一些球和九个盒子,有多少可行的方案,把任意数量的球装进盒子?

由上我们可以推得,答案应该是2的9次方,512种。

而在所有形成512个的图案中,一定会有想要的图案(如十字形)。其中有32个完全对称的图形,64个垂直对称的图形。

其实在有人教我们应该怎么做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

拼图游戏:把十个形状的小块,放进5×8的格子里。

我们可以动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图形的旋转和排列,完成拼图。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而是随意排列,还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吗?

74730次尝试之后拼好了图

194261次尝试再次拼图成功

很明显,人脑并没办法短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拼图工作。让电脑代替自己进行随意拼图工作,用2.4G赫兹的处理器(=每秒运行24亿次),1秒钟之内就能得出千万次尝试的结果,这说明电脑能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工作

另外,用这些小方块拼图一共有多少种拼法?1465种。电脑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全部尝试一次,而人可能需要一年。因此,电脑的效率显然更高。

而在所有组合中,可以找到斜对称、水平对称的图案,但是没有一个是垂直对称的图案,这就证明了垂直对称的图案不可能存在。

4. 把四个可四面旋转的图案放到四个方格里,能有16的4次方,即65536种放法,在这些里面,哪种是最佳的?

首先,要排除不可行的方案。不能让马桶正对着门,需要铺设管道的线路最短,因此最后通过排除得到了六种方案。

5.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样,如果有一片地,排除不可用的面积后,剩下的空间,可以用电脑进行无数次排列组合得出可能的规划方案。

以上的例子说明:人的思维是极具发散性和创造力的,但是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上,人们离不开电脑技术的帮助。

接下来,再看一个例子:用文本进行拼图

主要内容:用8个单词,填入8个空里

一共有8的8次方=16777216种排列方式,也就是所有可以造出来的句子。而这其中只有一部分有意义,也有可能出现有趣的句子。

所有句子都是词语的排列组合。而信息如此之多,我们如何从中找到我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呢?首先还是要排除。但是很难一个一个去做的排除,只能借用机器的帮助,来更快速的完成我的工作。

此处引入一个名词: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就是训练一个系统,让它按照人的意志进行快速工作,在这里也就是指用机器替代自己进行筛选。

比如:

8个符号,填入8个空里。共有8的8次方=16777216种排列方式。但这些不是句子,而是公式。能不能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全新的公式呢?我们不断改变公式中的数字,随机的公式开始形成有规律的图案(直线、折线等)。

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

介绍“尚想实验室”(“尚想”意为“先进的想法”)

– 在实验室里,我们进行的是自动化的工作,就像随机拼图一样,我们利用电脑尝试所有可能的组合,找到最佳方案。

– 展示:ID、基因序列、拓扑连接、表现型、互动矩阵等(图中共有65000种组合)。

– 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然后进行排除。

· 就像先前所说的,我们不能创造新的事物,而是对已知的事物进行提取,得出最佳方案。

实际应用

设计实质上就是对一切进行组合,这个理念可以应用于一切。

· 食物:烹饪就是通过食谱把食材组合在一起

· 时尚:把所有元素拼接在一起,找到最佳组合(比如,今晚穿什么)

· 影视作品:电影和电视剧的情节,也是对所有可能性的组合和挑选

· 音乐:旋律就是音符的组合

· 游戏:尝试各种通关的方法

· 城市规划/建筑:也是一样

· 以服装、食物搭配为例:都是把已有的衣服、食材列出来,进行组合搭配。

示例一:椅子的设计

示例二:摩天大楼的设计

电脑是工具吗

· 文本示例:

随机生成的一个故事(一个女人为了得到一个男人欺骗另一个女人)

虽然是我让它生成的,但我本人并不喜欢这个故事,如果大家都不喜欢它,这是谁的责任呢?在我的主导下随机生成了这个故事,但是它的内容不受我的控制。

有人说电脑是一种工具。工具,好比锤子,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电脑是不可控的,它会生成我们无法预知的东西。人类是有局限的,无法掌控一切,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让电脑辅助我们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

康思大教授有话说

来到中国是我做的正确的事情之一,在我心中,中国是最好的,不仅因为发达的经济,更因为我喜欢这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我来到中国的第一天,我看到了主席这样一句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用了“美丽”这个词,我们知道,“美丽”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现在来到中国,就是最佳的时机。

精彩回顾 | SUSU教授带你了解学术写作中的那些事——“数制”工坊开放夜系列

背景

下笔难,没思路?
还是方法用不对!
FABO特邀同济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Susu H. NOUSALA
来为您讲解

学术思考和写作方法

首先,Susu教授先为你解答两个问题:

Q:什么时候需要学术写作?

Susu:

  • 当你在阅读学术文献,撰写与你想去做的思考、设计、学校课题和新点子有关的文章时。

Q:什么是学术写作?

Susu:

  •  学术写作并不常见,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写作方式。
  • 你不能用给朋友写信的方式来完成一篇学术写作,例如,在文中不能出现以下的表述:“我想表达我的想法“,”我想“,”我的想法是“。
  • 学术写作不是关于你在想什么,而是关于他人在想什么和他人已经完成的撰写,你需要对此做出评论。

01 介绍

聚焦:学术写作的不同方式

你想过如何开始一篇论文的撰写,将简单的想法转换成思考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换吗?学术写作要求你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转化成一个点子,并且和别人解释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或许你能很清楚地了解你的想法,但你需要把它分享给其他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会阅读,领悟甚至重复我们所展示的东西,所以我们怎样理解彼此,其他人的想法是什么,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互动

如何让你的小想法有更大的影响呢?如何让你的想法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扩展呢?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会一步一步地向你们展示并教授你们。

系统

  •  系统的和有条理的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  系统使东西连接在一起,存在于两个东西之间。比如说,系统可以指一个点子或想法和另一个点子或想法之间的关系,我们会思考它们之中存在着什么,这是系统和连接。
  •  “一步一步来”是指有条理和步骤的,所以有步骤地指的是思考并构造出一个关于我们怎么将一些东西结合在一起,一个指导我们如何去建造它的计划和大纲。

练习

  •  拿起笔(不同颜色的)
  •  绿色用来写科学,粉色用来写系统设计,橙色用来写艺术,蓝色用来写工程学。在这个练习中,你需要思考这些词的定义并分别写出它们的三个关键字。
  •  在指导手册上查看相关定义。– 科学是指获取(获得或收集)知识的系统。– 系统设计着眼于如何将多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艺术是做、学或看某物的实践或行为。它也意味着运用你的技能去创造。– 工程学是建立和创造机械和技术结构的行为。

02 学术写作和系统性思维过程

“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指的是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衍生出不同的想法。

学术写作与规范和创造力以及许多不同的方面有关,旨在向他人阐释清楚一些事物

学术写作的规则和要点

  •  思路清晰,围绕主题——注意关键词的选取
  • 有计划或大纲(结构)——一步一步的构造文章
  • 用真实的证据材料——展现想法的来源(正式)-做研究、阅读他人的文献和成果(他们做了什么和如何得到结果)-对此提出问题
  • 语言要正式(阐明想法而非自我表达)——杜绝口语化

学术写作中可能会犯的错误

  •  过于复杂,字数太多——会显得混乱,无法使他人清楚理解
  • 表达跟想法脱轨——所想和所写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  表述不够正式
  •  不标明想法的来源

小练习(故事导入)——展示怎样“一步一步来”

  • 阐述故事的基本概念(用一句话概括)
  •  写出故事的关键词

03

要把你的想法告诉谁?
当然是你的观众!

如果你对你所写文章的目标群体没有概念,你传达出的概念会不清晰。

提取出你的关键词,写出主题句,然后开始提出问题。

这是关于我们如何分享的想法,当我们想分享的时候应该做什么。(重要)

清晰的提纲与计划非常重要。(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如此)

需要抓住的要点

(六个主要关键点)

练习

用第二部分得到的关键词造一个短句,再问一个关于科学与艺术或者设计与工程的有趣问题。

Example:从艺术的角度研究科学项目(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04
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想法?
你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和讨论新想法让人很开心,但为什么要跟你们分享我的文字呢?

(重要的是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就能聚焦在你想写的内容上)

Example:工程学通常用来向他人展示如何建造一个东西,艺术是人们所向往的并会用于讨论,系统设计阐释了事物是怎样联合在一起的并指出了他们之间的连接,科学与生物学、生态学等等以及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世界有关,它们指向了不同的领域

学员们彼此分享讨论

游戏和练习

  • 当我们有了有趣的新想法或讨论时,怎样把它们介绍给不懂我们语言的人?(或者那些无法听和说的人)
  • 练习不用文字来表述两个句子(可以用表情符号或者一切你想到的东西!)
  • 如何获取一系列有创造性的数据,这是学术写作的基础,因为你需要建立起自己思考和分析的方法。
  • 我们在完成学术写作时也需要建模,要了解自己的结构、组织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这个模型。

05
希望别人能get到你的点
如何使你的文章有组织性?

  • 有时太多的想法会混在一起,显得混乱,所以要提炼关键元素。
  • 学术写作及思维和系统性的想法都要求我们“一步一步来”,所以有时候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规划我们的想法。
  • 有时他人无法理解你的想法时因为他们没有你的经历,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阅读,但通常人们在完成学术写作或者学校作业时会假定所有人都从与他们相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以你需要由组织和结构的来撰写你的文章,这样能让他人更加清楚的了解你的意思。
  •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所以运用的风格也会具有独特性,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强调要用正式的方式来写作。
  • 这个练习是为了促使你来完成这一过程——拿起纸笔画一张你日常生活的地图

你平时里都做些什么?(因为疫情这段日子你的活动范围可能不大,但这些信息都很重要)

这个练习有利于锻炼你怎样看待不同种类的数据、不同的信息,以及如何围绕它们写出一个故事或学术文章的片段。

  1. 用不同颜色的标注出你自己的地图中的关键词。(科学、系统设计、艺术、工程学四个维度)
  2. 从关键词开始,将你的这幅图重新用文字诠释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在搭建结构)

06 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关于写作风格方面,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自己的方式。

  •  之前谈论过的科学、系统设计、艺术、工程学四个不同领域的人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谈论同一件事物或写下他们的观点。
  •  因为自身的独特性,我们不会也不能用相同的方式写作。
  • 练习:根据之前画的地图和关键词,写一小段话(4句左右),然后只用符号把这句话再写一遍!

07 分享你的idea

你的想法从何而来?它们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别人的?

我们将进行讨论和练习,关于想法如何产生和从何而来。当我们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写下来让别人阅读时,要确保谨慎、清晰,把握好条件和论证的力度。

以四种颜色——科学(绿色)、系统设计(粉红色)、艺术(橙色)和工程(蓝色),和下列学术刊物进行匹配:

  • 《图像》——四个都可以(因为它们都需要被展示出来)
  • 《资讯、媒体和社会》——系统设计、工程(一小部分)
  • 《机器和人类》——工程
  • 《可持续》——科学、系统设计、工程
  • 《建筑》——全部
  • 《摄影》——艺术、但也可以包括全部因为你可以为它们拍摄照片或者通过照片研究
  • 《农场生活》——科学、系统设计、工程

这个简单的练习旨在告诉你们事情不总像你们想象的这么简单,所以当你面对不同主题的时候可以尝试更有创意的去思考它们。

08 如何分享别人的想法?

重要:互相尊重!

当你告诉别人另一个人的想法时(当你在文章中引用时),你需要标注清楚信息的来源。

练习

我们要尊重自己用到的别人的信息和想法。

现在,用第六部分的那一小段话来写自己的“引用”。例如:

Nousala., S.,2020 , “我在赫尔辛基的日常生活” ,学术写作第一课,数制工坊,4月11 日,中国上海。

引用示例:

MLA.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 1983.

APA. (1983).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 Chicago.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ss.: Merriam-Webster,1983.

结语

记住你的想法和创作,
更好地学会循序渐进。
祝您好运,更多的将您的想法转化成文字,
与他人分享的语言……
别忘了,用写作来分享想法是很神奇的!
做的好的话,
大家都能分享你的工作成果!

又是一年,我们与你相约!——2020年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强势来袭

将每一个创意思维都在此落地生花,
让每一个梦想在此展翅飞翔!

新的一年,我们依旧带着初心,鼓励每一位青少年在海峡两岸创客大赛的广阔平台上展现个人及团队风采。2020年仲夏将迎来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所有晋级团队和创新项目都会齐聚上海,进行最终角决!还等什么呢?快来积极参加吧!

一、前言

目前,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共计有1810人次报名参加大赛,750人次入围决赛;来自台湾地区的选手、导师共有380人次。四年来,上百个最新创意智能硬件项目在此呈现,传播范围达到150,000+人次

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是面向两岸青少年的赛事,致力于推动传统手工艺与数制制造、大数据与物联网、可视世界与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融合。始终关注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大赛鼓励青少年发散思维,增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创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产品。

二、往届回顾

从2016年至2019年,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以下为历届精彩回顾,让我们一睹它的“成长”吧!

2016

2016年第一次在上海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来自海峡两岸的十多位创客导师大咖和60多位优秀青年创客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在大赛的报名阶段,许多选手争相报名,经过初步筛选留下了60多位选手,其中32位来自台湾,剩下三十多位是大陆选手,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此次比赛一共有15个参赛作品,经过48小时的创造,最终角逐出六名现金奖、五名企业奖。

获得二等奖参赛选手认真地准备比赛器具
获得二等奖参赛选手认真地准备比赛器具

精彩活动回顾链接:

完美收官——海峡两岸青年创客大赛与你相约明年

2017

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规模有所壮大,进入到决赛的选手从去年的80多名,增加到了140多名。而在参赛选手中,既有11岁的初中生,也有60后的创客“大叔”,有来自大陆的选手,更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选手,这说明这场不分年龄和地域的大赛影响力在提升,更多的优秀创客涌现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创客们在学习、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使得两岸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

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参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吧!

二等奖获奖作品:有温度的“powersuit”
三等奖获奖作品:箸-科技唤醒文化传承

精彩回顾:

48小时创客马拉松其实是场接力赛~

2018

本次大赛分别设置成人组(18+)和青少年组(9-16)别,并继续“众智未来”主题,关注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创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产品。推动传统手工艺与数制制造、大数据与物联网、可视世界与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融合。在创客比赛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实战活动:创新企业的参观交流、工作坊、两岸论坛等。增加两岸青年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促进人力资源和项目资金的更多可能性。

气质宅

彭怡静(昆山科技大学)、汤昀翔(台湾大学)、陈顗伊(嘉义大学)、邓翔冠(中央大学)、林铭彦(台湾大学)

智能物联广告板

林静语、林裕腾、李佳卉(上海交通大学 )
颜崎展、余甜(北京大学)

青少年组:运程分析挥拍练习器

精彩回顾:

引领创新,启迪未来-2018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圆满闭幕!

2019

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较前几届而言,规模进一步扩大。将全新开放台北、高雄、苏州(昆山)、深圳四大分赛区。分赛的线下获奖项目直接进入最后总决赛,主办方为入选团队提供来往差旅补贴。无论从比赛规模还是比赛形式而言,它都已经蜕变为较为成熟的全国性的创客大赛。

大赛以“众智未来”为主题,选手们在这里将自己的创意落地为产品,团队合作,认真钻研,各有分工;赛事前选手们拥有充分的项目学习和交流机会,我们也准备了丰富有趣、能学习新技能的工作坊为赛事铺垫,两岸选手在这里领略创客知识,交流中华文化,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满满的友谊。

精彩链接:

“2019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在沪圆满落幕

三、赛事介绍

“众智未来”——2020年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同济大学、昆山市政府主办;同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承办;Fablab O | 中国“数制”工坊协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支持。将于2020年仲夏,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隆重举行总决赛。

本次大赛将分别设置成年人组(含高中,最大年龄不高于45岁),青少年组(初中、小学,最小年龄不低于9岁)2个级别,并继续以“众智未来”为主题,关注中华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城市未来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创造具有社会和产业价值的产品。推动传统手工艺与数制制造、大数据与物联网、可视世界与虚拟空间、生物合成与艺术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跨界融合。

在创客比赛的基础上,本次大赛将融入更多实战活动,例如工作坊等,推动两岸青少年在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协同,营建一个适合长期合作的众创空间环境与生态系统,进而逐步拓展加强两岸从青少年层面上文化的交流沟通,继续推进创客创新、创业的联动和机制的叠加。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20年4月-7月)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网上报名 宣讲 分赛

第二阶段:(八月初)赛前培训 线上/线下形式

第三阶段:(八月末)创客马拉松总决赛

五、志愿者招募

同时,我们也在招募负责日常活动统筹管理,文案撰写排版,设计,注册签到,后勤保障,物料管理,活动策划,视频策划剪辑,摄影的志愿者,欢迎有参加大型活动经历和有相关特长的小伙伴联系我们!

我们期待与你相见!

六、关于大赛咨询、志愿者咨询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赛事或志愿者的疑问,请添加FABO活动小助手的微信(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学校/单位+志愿者/参赛/商务合作)或者发邮件到fablab@126.com

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吗?

北清复交择生的2大标准:

头脑质量(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和个人特质
成绩只体现你过去的学习能力
那么其他的材料都是为了证明
你的个人特质 ! 特质!还是特质!

现在机会来了!

FABO基于多年的课程实践及开发经验,
2019春季推出10个前沿、有趣的研究型课题
并开展线下课题咨询会
除了能和导师见面沟通
还特邀重量级嘉宾现场指导
(关于这位神秘嘉宾,文末有彩蛋哦!)

关于课题家长会

时间:2019年3月16日(周六),13:30-16:30
地点: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暗房报告厅
上海市 杨浦区 阜新路281号
流程:
1.Fablab O 介绍及研究型课题概述
2.如何准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柔性机器人课题阐述
4.解(码)农业、机器学习课题阐述
5.问题解答(初小和高中 分组)
a)考试,升学,竞赛 
b)课程相关

参与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

添加小助手咨询

曾经有一位家长因为工作移民到芬兰,她的几位女儿也随即来到芬兰教学,某一天,她问芬兰的老师:“对于一些学习上跟不上的孩子,你们会放弃吗?”,这位老师坚定地回答:“我们没有权利放弃任何一位孩子!”

▲芬兰课堂

芬兰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不让一人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他们不会放弃相对弱势的孩子,愿意为后进生和弱势生提供更多的心力。因为很多“后进生”不是因为自己先放弃自己,而是学校制度导致的老师、家长先放弃自己以后,再进行的自我放弃,其中的心酸,没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理解——他们曾经在几次挫败和鼓励之后,仍然愿意提起信心,继续努力学习,然而实在因为自己能力跟不上前进的课程、外在环境激发的努力不足以持续地提供自己学习的动力,此时应该调整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观念、态度、和行动,而不是仅限于监督和逼迫!

在芬兰,老师是课程设计者,他们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程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对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老师会和学生一起规划课程内容,以创造学生喜欢教学的诱因。可能因为有这样的老师,芬兰在PISA测试中的结果中他们的学生才能呈现出在世界上落差程度最小的好成绩吧。

都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一口吃不成胖子,也成不了学霸。

“30天包过驾照”
“最后100天,拯救你的高考”
“XX50天,提分100不是梦”
……

类似的宣传,我们见到很多,无论是技能的培训,还是课后的补习,我们都在追求“快”,技能掌握、成绩提高,就像一个个目标一样,最终关注的只是结果,而不是目标,只要目标达到了,就OK,我们没时间管过程,也不愿理过程,总之,越快越好。

▲起跑线

我们想让孩子率先赢在起跑线上,选择了“内圈战略”——补课,一开始跑的快的孩子并不想跑内圈,觉得自己跑外圈一样可以赢,后来发现不行了,也抢内圈跑,后来内圈的孩子越来越多,跑的快的、跑得慢的,好了,跑的快的跑的更快,跑的慢的也觉得更吃力了,可是有名次的只有前三甲,他们慢慢开始思考——我竞争的意义是什么?我又跑不到三甲,算了吧,我还是慢慢跑外圈,还能看看旁边的风景。此时观战的家长怎么忍心自己孩子跑外圈?逼也要逼孩子跑内圈!内圈越来越挤,最终赢得这场比赛的,就只有既跑得快又可以挤到内圈的人——即智商在线存款在户的孩子们!

大多数中国家长都会选择 “内圈”战略,我们想让孩子“赢”是最终目标,过程,谁管?管过程的是家长和老师,真正全程参与过程的却是孩子自己,孩子痛苦与否,我们并没有过多关注,最终孩子竞争失败,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

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一种孩子喜欢,又能挖掘孩子本身最大潜力的教育方式呢?

苏霍姆利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每个孩子初降于世,都充满了对这个新鲜世界的好奇,这种原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源动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每天探索这个世界的各异现象。

在学校里学习难道就不是探索了解世界了吗?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是的!可是这种方式,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能力,我们难道放任孩子在这当中失败沮丧吗?

也许你已经发现,教育部的政策文件、学校的教学方式变革,都在把这个信号传递给学生——我们想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我们从兴趣开始培养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创新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书的庸人!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承担着这种使命走进了课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开展课题研究,以摒弃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科学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不同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有其特殊性,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开展课题研究对升学测评有帮助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课题可以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量身打造,致力于每个孩子实现自身的最大化发展!

课题研究正是如此,无论学生出于何种水平,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以及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毕竟,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关于课题内容

课题1:水植物生长箱(初中,高中)

水培法是一种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种植植物的方法,在水溶剂中使用矿物质营养液。 陆生植物可以在其根部由惰性介质如砾石支撑并通过营养液灌溉的情况下生长。 该课程项目旨在设计和制造一个具有自动灌溉,照明,电子传感器和数据显示的简单水培系统。 学生将学习种植特定作物的最佳条件,并学习如何在自动电子控制系统中收集和输入数据。

课题2:柔性生物机器人(高中)

生物启发机器人技术是真实世界的生物系统启发的机器人创造实践,但又更简单,更有效。 这种机器人模拟植物,蠕虫等昆虫,鱿鱼等简单生物体的结构,由硅橡胶和乳胶管等软材料制成。 课堂项目将让每个学生创建一个“花机器人”,用压缩空气充气的结构,通过感应温度,湿度联动产生绿叶展开,花瓣绽放的过程。 每组学生将使用不同的技术,如激光切割,铸造和铸造以及 3D 打印来制造独特的生物机器人,最终形成一个自然互动生物模拟花丛。

课题3:可穿戴创新1(初中,高中)

大工业生产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存在浪费和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态产生重要破坏。但从长远来看,它将不可持续。 我们必须找到设计和生产日用产品的新方法,使其生产本地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在这课程的第一部分,我们将尝试制作衣服和面料的生物的方法:将利用食物垃圾和细菌等生成可持续材料:如我们利用种植红茶菌菌种以制造 100%天然皮革。然后再由马铃薯淀粉,植物叶子等天然材料,对制成的织物或生物塑料进行染色。

课题4:可穿戴创新2(高中)

大工业生产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存在浪费和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态产生重要破坏。但从长远来看,它将不可持续。 我们必须找到设计和生产日用产品的新方法,使其生产本地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在这课程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探索如何使用数字成形设备如:3D 扫描仪和激光切割机等设计个性化服装并连接智能功能并编程。 每个小组都将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可穿戴设备(WDS),这是一种定制的服装,将第一个模块中创建的织物与检测环境信息(如空气质量)等电子传感器相集成形成一个智能输出(output)输入(input)的可穿戴装备。

课题5: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初中,高中)

从前,如果你希望通过动物的眼睛看世界,你可能先得学会通灵或法术,但如今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终于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简单。通过激光雷达扫描的森林抽象图,你可以模拟不同动物的视野;通过无人机的360°摄影,你可以俯瞰整个森林全貌,甚至时不时遇见各类生物。科技用印象美学的方式模拟出了一个动物生存的微观世界。森林里的植物和树木呈现出不同色彩和质感:这些高大的植株成了密集的固体或液体粒子;发光表面的光线以波纹形式传播;植物和动物周围有上千个圆圈不断扩散……

同学们通过VR&AR课程能够设计和制作出一个虚拟的6D热带雨林系统(空间3D+声音4D+嗅觉5D+触觉6D),我们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成功联结。因此,你将从新的视角感受这个热带雨林。很多时候,摄影只能通过不同的角度为你展现这个世界,而VR技术则能让你直接成为另一种“物体”。

同时,VR和AR还可以结合课程,做沉浸式体验开发,比如带领学生们探索神奇宇宙,浩瀚星空,或者深入化学分子,细胞内部,或者探访古遗迹,对话历史人物等。

课题6:自然探究及时尚设计(初中)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缔造者,自然的力量给予了人类生命无限的可能,但就是这样美妙奇幻的世界却被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所忽略,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了解与看见。而我们的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份上天赋予的馈赠延续下去。所以,这一次,我们会带着同学们进行一次在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的“时尚设计之旅”,找到自己的灵感创作来源,衍化成自然主题的系列时尚设计,最后拼合成一个立体的自然“镜像”作品,通过一组组的艺术创作,呼唤城市中人们对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第一部分我们会带着iPad走入大自然中,利用照片、笔记、视频等形式,记录灵感来源,并创作出后续三个阶段所需要的系列设计图(立体画框场景、饰品、服装),而设计中也会适当加入物理编程的内容。

课题7:生物构建:蘑菇房(高中)

蘑菇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有机体- 它们是可食用的,它们可以帮助人体修复毒素,这个相信大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它们也可以用作有机建筑材料吗? 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分支涉及快速生长的菌丝体,蘑菇的生殖系统,它可以作为潜在的建筑材料进行栽培,干燥和开发,这种材料比混凝土硬度更强! 此外,菌丝体是 100%天然的,实际上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作为建筑物块被食用或混入茶中! 这有对绿色建筑或产品的未来产生影响!在这个生物模型和铸造车间里,学生们将建立三维模板用于菌丝体培养,并在模板内生长“铸造”。学生们将使用三维成型的设计和编程软件辅助模型建立,理解结构和建造之间的关联,几何形态和编程运算,节点之间的关联。

课题8:来自植物的电力-微生物燃料电池(初中,高中)000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经走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极端:污染,环境灾难,甚至是战争!我们对于绿色能源舆论讨论和投资持续增加,绿色能源很多来源于我们的太阳。太阳能是无碳的,无处不在,而且源源不断。大自然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利用太阳能来展示巨大潜力。事实上,这种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些合成技术,即太阳能电池:它模拟光合作用发电,有时甚至比化石燃料效率更高。与合成光合作用相比,天然替代物或生物电化学过程提供了有趣的优势。例如,感光组件由生物体组装和维护而成,在没有日光照射的情况下自修复,再生和储存用于发电的能量。你有没有试图在阴天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此外,植物与大气中的空气循环有着内在的联系。你能想象城市公园充当分布式发电站,或者从你的窗户中的盆栽植物向智能手机充电吗?让我们面对它吧,给灯泡供电或者和植物一起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课题9:解(码)农业(初中,高中)

编程几乎用于任何地方!机器人、卫星、医疗科学、自驾车、视频游戏、电影、网站、应用程序、生物机体等……考虑到我们深深依赖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等编程事物和计算领域,计算机编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此外,计算机编程本身不是严格学习编码语法,更多是关于解决问题的逻辑。 与其本身的目的不同,编程的思维方法论是我们可以用来在其他领域做更强大有趣的事情的工具。

如何和哪些环境因素影响作物产量?如何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De-(Coding) 农业使用计算机编程和电子传感器手机可能会提高农业产量的数据,作为计算机编程的入门,De-(Coding) Agriculture解(码)农业将引入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Scratch和Arduino,以及通过电子元件接线的电子基础知识。利用这些技能,学生们将开发一个互动式的展览,既能感知农业变量,又能了解农业变量:湿度,温度,紫外线,土壤酸碱,水环境,空气质量等。

课题10: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初中,高中)

人工智能(AI)算法和技术一种通常来说被认为是属于未来的东西,但是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智能设备、预测搜索算法、视频游戏、Siri等。让学生熟悉包括算法、数据结构和编程/编码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概念基础,不仅对 AI 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 AI 支持的工具和系统界面的运用也是有帮助的 。

参 与 以 上 课 题
你将收获
👇

☑ 在校园课堂之外发掘自己擅长的方向;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相关专业知识;
☑ 学习并掌握课题论文、研究性报告撰写;
☑ 有机会将课题产物(实物)进行自主化的探索申请专利;
☑导师推荐证明信;
☑ 成果直接对接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等科创类竞赛。

导师介绍

丁峻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环境设计专业副主任;FABO|中国数制工坊, FABO PlayGround|中国“数制”乐园创始人;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并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和爱荷华建筑学双硕士,任 Atelier-iform创意设计总监, 自2013年开始,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lab主任,创办了 Fablab O品牌。

林世国,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课程开发导师,中国台湾新北市教育局自造中心辅导员;新北市职训中心106年度新北市职训中心自造者初阶班讲师;板桥高中创客教室指导教师;德霖科技大学电通系兼任讲师;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硕士。

Saverio Silli,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课程开发导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研究助理,全球FABCACADEMY亚洲区域指导教师。2015年全球FabAcademy课程毕业生;曾是建筑师、产品设计师和数字制造专家,并曾担任法国巴黎Fablab实验室课程主任,意大利罗马创客嘉年华(MakerFaire)项目负责人。

彩蛋

特邀嘉宾: 向世清

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机会就在眼前!
报名参加家长会
获得与导师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
24K纯金课题
就差您的选择

报名与咨询

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报名后请添加FABO小助手微信号(fablabo)确认报名,备注:参与线下家长咨询会

主办方: